核心提示:在英苏两国监督下,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被扶上王位,伊朗随即成立新的王国政府,新任首相福鲁吉奇签署了驱逐在伊朗的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公民的命令,这些国家设在伊朗的使馆全部被查封,所有相关文件被分送给英苏两国。10月17日,英苏两军从德黑兰撤离,但他们对伊朗其他地区仍然进行了分区占领。
进驻仪式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萧萧,原题为:《73年前英苏联军分区占领伊朗为防希特勒染指中东》
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上,伊朗一直都是大国争夺的焦点。二战初期,由于伊朗王国(时称波斯)在是否加入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上态度暧昧,加之德国间谍在伊朗境内四处活动,英国和苏联决定联手对伊朗采取警察行动。尽管西方和俄罗斯的史学家都坚称当时英苏两国的出兵行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是合理的,但许多伊朗人至今仍耿耿于怀。
作战背景
1921年,伊朗恺加王国哥萨克师副指挥官礼萨-汗上校通过政变上台,建立巴列维王朝。由于礼萨-汗长期依赖德国进行军备建设,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专家达到5000余人,可以说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军队完全是靠德国武器武装起来的,德伊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极为密切,德国在伊朗有大量投资。可是这一特殊关系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却让许多国家感到危险。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英国迅速与苏联结成同盟。按照协定,英国需要承担起对苏援助的责任,而英苏两国间最安全、最便捷的通道就是伊朗(它北临苏联高加索,南接英国占领下的伊拉克)。因此,英苏两国绝不容许在伊朗出现亲纳粹的势力。另据档案披露,德国最高统帅部当时的确有占领伊朗的作战预案,设想德军一旦粉碎高加索地区的苏军后,将趁势攻入伊朗境内,夺取波斯湾的油田和炼油厂,继而进攻英国控制下的印度。
1941年7月18日和8月16日,英苏驻德黑兰大使两度照会伊朗政府,要求伊朗驱逐国内的德国人,而礼萨-汗国王坚持本国已宣布中立,况且国内的德国侨民数量有限,都处于伊朗警察的严密监视之下,因此英苏的担忧没有道理。礼萨-汗还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求救信,他在信中写道:根据《大西洋宪章》的原则,我恳求您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一场侵略战争发生。这场战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端侵犯。
不过,罗斯福却回信称:由于希特勒妄图征服世界,为确保贵国不落入纳粹之手,英苏两国如果采取军事行动也是迫不得已。罗斯福还让礼萨-汗放心,英国和苏联对于伊朗没有领土企图。另一方面,英苏两国的总参谋部商定于8月25日对伊朗实施南北夹击。
许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