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教画像10月1日以“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段时长只有30秒的短片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传递给世界。
尽管这是具有官方性质的公关之举,但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已经“西渐”,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入眼”、“入耳”甚至有些“入心”。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丝绸纺织到青铜器,从诗歌到书法,从茶道到中医,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尤其在文化高度繁荣的唐朝,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贵族子弟、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曾到长安求学、从事贸易。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当世界历史进入近代时,曾经1000多年雄踞全球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由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向“西”看。无论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华文化遭受相当冲击,西方思潮在中国泛滥。
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落后局面,孙中山强调,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恢复我一切国粹后,还要学习欧美之所长,然后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如今,百年已过,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再度焕发新的活力,并不断赢得世界的赞誉和尊重,孙中山的愿景正成为现实。
今天,世界很多国家、很多民族也越来越重视甚至痴迷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譬如,《易经》、《道德经》、《论语》和《孙子兵法》等中华文化瑰宝是很多外国人心目中的巨大宝藏;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到复兴中的东方大国学习,数据显示,1978年在华外国留学生仅为1236人,2010年则突破26万人、来自194个国家。
中国也开始主动出击,将中华文化播撒全球。据中国官方统计,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设以来,截至2011年5月,全球已有101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深刻内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1999年以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还先后在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举办了以“感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扇“文化之窗”,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风向标。
正如有评论所称,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是一个国家的份量。从百年前的“西学东渐”,到今天的“东学西渐”,反映的正是世界格局的再次变迁。
在21世纪的全球化大潮中,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地区间的壁垒,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人们面前,中华文化在与其它文化的交汇、碰撞中焕发出新生机。“无与伦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腾飞的中华民族精神完美融合,展示出一个既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又倡导超种族、超地域文化融合,具有有容乃大精神的中国形象。创造众多世界纪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体现了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将自己生动地展示给世界。
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下的中华文化够大还不够强,中西文化交流还存在相当“逆差”,中国文化软实力相对还显薄弱。
因之,即将于本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打”进一步文化体制改革;也因之,海内外高度关注此次会议,关注中国如何确立“文化强国”新目标。(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