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极端天气有利于战争看来不是神话,而极端天气奉送的副产品冰雪,同样也给古人带来冰上乐趣,冰上运动在清代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冰嬉图 资料图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01月27日B04版,作者:刘永加,原题为:《极端天气时,古人都怎么个玩法》
近几天,寒潮横扫中国大地,闹得各地狂风大作、气温骤降、大雪纷飞。寒潮固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可也给乐观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打雪仗堆雪人赏雪景,滑滑冰踢冰球冰窟垂钓等等,让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几分年味色彩。那么古代呢,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极端天气,又是怎么个玩法?
雪中有情致
晋代文人雅士们是比较任性的,他们那放荡不羁、随性而来、尽兴而去的风格,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天夜里暴雪骤降,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举目四望,一片洁白银亮,他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他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他那率性而为、脱略形骸的晋人风度,由此可见一斑。同样的还有晋人王恭,曾身披鹤氅,涉雪而行,时人孟旭见之,赞叹道:此真神仙中人也。
如果说王子猷等人的雪中任性令人慨叹,那么晋人孙康映雪读书则令人心生敬佩。孙康一介穷书生,家里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大喜,他干脆来到屋外,映雪苦读。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终成一位饱学之士。
宋代杨时演绎的程门立雪的故事,传诵的是尊师的佳话。《宋史杨时传》记载:
一次,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求教大学问家程颐,正赶上程颐在屋中小睡。杨时便说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待老师醒来。谁知天气骤变,一会儿就下起了鹅毛大雪,而且越下越急,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时至傍晚,程颐醒来,推门而出,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老师被弟子诚心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众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
寒流帮守城
《宋史》记载了一个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战例,靠的就是极端天气帮忙。北宋时,辽国二十万大兵南侵,宋边关吃紧。当时北宋名将杨业之子杨延昭正率兵驻守要塞遂城(现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突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像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杨延昭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杨延昭一听老百姓对自己这样信任,更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人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可是,如果辽兵持续攻城,该怎么办?
这时候是十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股强冷空气突然来袭,温度一下降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下达了一道很奇怪的军令:不用打仗了,所有军民都往城墙上挑水。晚上,大家一齐往城墙上浇水,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辽兵冲到城下,顿时傻了眼,他们再来登城,不是出溜就是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礌石万箭齐发。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延昭趁机打开城门,亲率大军冲出,杀得辽兵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许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