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
《三国演义》影视资料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5年12月04日7版,作者:徐康,原题为:《曲有误,周郎顾 褒贬不一说周郎》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赋,说明周瑜的儒雅气质与广博修养。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稍后的北魏学者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比较忠实(或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年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尊刘抑曹强烈倾向,这是已延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褒扬赞颂,对曹魏集团人物极力贬斥,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对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来写的,故极力渲染他的狭隘一面,甚至虚构周瑜的智拙计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此贬抑多多,包括说周瑜气量狭小云云,就不足为怪了。当然,他笔下的《三国演义》,毕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大量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大量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曲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民间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大量的加工塑造与虚构创作,包括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巧妙生发、杜撰想象,所以,便离历史真实有了相当的距离。 (据《文史杂志》)
许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