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板子”总是打到教育上
【问学】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思维定势,凡事喜欢从教育上找原因。也难怪,事情是人做的,人是教育出来的,如果事情出现问题,追根溯源,当然是要找教育的原因,所以教育就常常“被不满意”,而且各式各样,既有钱学森先生晚年问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有一公布学生视力近视率后社会对学生减负的呐喊。
对于这些“不满意”,可以说教育部门还是极为重视的。但教育事业的特点是具有后验性,所谓“百年树人”,现在发现的问题或好处,原因可能出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而现在即使有了改革措施,可能效果(好或坏)也会出现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这种后验性,决定了教育总是被置于反思的境地,也决定了教育实质上是欢迎反思的。
本版刊出的谢波峰、秦春华所写的文章,就是作者从目前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里面反思出的教育问题,属于典型的“板子打在教育”上。虽然他们讨论的问题的原因,有些也可以追究到教育之外的方面,但是不管怎么看,也唯有教育的改变才能带来类似社会生活的改观。就以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为例,显然只有公众用心平气和取代急躁冲动,用理性取代感性,大家才能更深入有效地讨论问题;只有公众普遍对专业知识保持尊重,大家才能遵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公众普遍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达成共识,大家才能形成核心价值观共建美好家园,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是实现上述“普遍”的最佳途径和平台,毕竟,教育以学校为载体,在固定的时间里集合起同龄人一起学习,最有实现“普遍”的优势。
从上述立场出发,我们终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凡事都从教育上找原因。“板子”总是打到教育上,实质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教育必须担当起这样的期待。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