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9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园饭店的大会议室内,69名壮、汉、瑶族小学生在纸上认真地书写着,这是广西首届全区小学生现场壮文作文比赛中的一幕。学生们要在两个小时内,用壮文写出自己心目中“一个可爱的人”或“一件难忘的事”。
参赛的孩子就读于广西各壮族聚居县的壮汉双语小学,他们是通过班级、学校、学片区、县被层层选拔出来的。
“有点担心学生发挥不好,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参加现场作文比赛。”南宁市上林县皇周小学的带队教师蒙小萍刚参加工作不久,她认为现场写作壮文这种新颖的形式,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广西壮汉双语教育不断改革,壮语文教材越来越民族化,大量选取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文化风俗等题材。据了解,至2020年,广西官方将扶持壮汉双语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发、译制及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开发壮汉双语教学资源,并构建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壮汉双语教育体系。
从2014年开始,广西教育厅实施“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在广西师范学院开设壮汉双语教育专业,定向在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区)招生,为小学壮汉双语学校定向培养壮汉双语教师。在2013年,就与广西民族大学实施以“培训 学历”的成人教育模式,培训壮汉双语教师,按照壮语教育所需,强化教师技能。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在民族院校设立相关专业,通过综合壮语文和汉语文成绩录取,提升更多学生学习壮语的积极性。当前,广西拥有壮汉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总数超过1600人。
“近几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实施‘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培训 学历’师资培训计划,培养了一批‘壮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也是创新培养培训壮汉双语教师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中,我们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也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广西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零兴宁说,壮语教育的最大用处就是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学校是有效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学生是最佳主体。”广西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韦兰明表示,民族双语教育是广西教育的特色,“十三五”期间,广西将对所有中小学学生开展民族文化素养的教育,弥补此前应试教育中民族文化素养的缺失。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