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学家、80高龄的阎崇年上周出版了首部个人文集《阎崇年集》。这部文集共二十五卷,共计800多万字,收录了2000多张图片,包含了《努尔哈赤传》、《大故宫》等阎崇年全部的畅销书和重要学术著作,其中还收录了阎崇年的最新作品《清朝开国史》、《清史论集》和《演讲录》,是国内当代最权威的清史作品集。
阎崇年说:“回首研究历史的五十多年,我主要就是做了三件事:研究清史,倡议创立满学,在中央电视台系统讲述历史。拙著《阎崇年集》则是这三件事的集中文字体现。”阎崇年感叹:“以前老去档案馆、图书馆,总去就有进步,不怎么去就没有进步。所以我年轻的时候老在里面,所以就有进步,现在不怎么去了,进步就不大了。我现在还是希望带着白开水去图书馆那儿看书。”
“出了25卷,我自己都吓一跳,他们说赔钱你别管,反正我们要把这个印出来。原来他们想印一千册,就能够保本。”阎崇年说出版个人文集时有点“不自信”,“我在书里介绍说阎崇年是历史学者,没写历史学家,你够历史学家吗?再加上‘著名’俩字,我更不敢当。如果一定要加,就是“阎崇年”这三个字,因为《百家讲坛》的关系,知道他的人多一点,读者、听众、观众多一点,仅此而已。”
“我记得在两个月前,阎老给我打电话,说又要出一套新书了,我说能不能先拜读一下您的大作。结果阎老跟我说,就怕你看不过来。”现场主持人春妮说,“其实阎老上个月刚刚过完80大寿,但是阎老怕把出版这套书,大家都来给他过寿,所以他特意错开了这个时间。80高龄的阎老还是笔耕不辍,刚刚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每天都给自己任务,每天至少要写500字。”
出版方时代华语图书副总编辑郎世溟总结《阎崇年集》创下了不少“之最”:“在当代清史专家中能够凭一己之力一次出版二十五卷的,阎老师是第一人。其中,《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第一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学术专著,《清朝开国史》达百万余字,是最系统详尽的研究成果。”郎世溟说,一般“大部头”的作品往往内容艰深,但是《阎崇年集》图文并茂,其中还汇集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十年来188集的讲座成果,浅显易懂。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回忆了阎崇年几年来的出书故事:“阎先生是中华书局的老作者,与中华书局的学术交往有50多年了。“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这本当年有非常大民间读者影响的古籍丛书,其中的《北京史话》就是由阎先生执笔完成的。”阎崇年也笑说:“我老在中华书局那儿看书、看资料,打借条,每次借一百页,然后再还。我跟他们打交道有六十年了,他们出了《康熙大帝》、《阎崇年说清史》、《袁崇焕传》等好几本书。”
“阎先生是《百家讲坛》的一个里程碑,使《百家讲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著名的品牌。在此我真是感谢阎先生,有了阎先生才使中央电视台有了一个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高峰讲了当年《百家讲坛》的制片人是如何将阎崇年“挖”来的故事。
现场,提到自己正在写作的《大长城》和《大运河》,阎崇年笑言:“你们愿意说什么就报什么,就是大运河和大长城先别说,作为学术机密,这个别说。这件事还是一个梦,这个梦到底能不能成真,要等到天亮再说。” 本报记者 陈梦溪
戏说财经书
反而卖得好
2013“年度十大财经图书”上周公布票选结果——《改革红利》、《八次危机》、《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十本书获年度财经图书。
记者发现,在十大财经图书中只有《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进入2013年销量前十名图书的排行。销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庆国对此感叹“这就是中国图书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够沉淀下来、被专家认可的严肃的学术类、经济类的书卖得不是太好,而成为读者口口相传的笑话类的东西反而卖得很好。”孙庆国说,调查中他发现很多严谨的学术研究著作销量堪忧,而不少个人演讲、段子集合却卖得很好。“有些电视讲话、视频文字记录都是快速阅读的内容,但这些书反而大众心中很容易‘火’起来,大家读了很容易感到过瘾。”他还透露,2013年经管类图书的畅销书比前一年大幅减少,整体市场“缩水”不少。
本报记者 陈梦溪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