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科医生短缺何时不再是老大难问题?
■柳絮
据《新快报》报道,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因儿科医生缺乏,调整急诊儿科时间,取消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的接诊,引发大量家长关注。如果联系去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儿科已因医生配置不足问题而暂停急诊儿科一事来看,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似有日趋严重的迹象;而全面二孩时代的来临,更是让儿科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目前只有4家儿童专科医院,三成以上综合医院未设立儿科,每万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有5人,而美国每万名儿童拥有16名儿科医生。广东每个儿科医生每天负担的诊疗人次为24.5,工作量位居各科之首。
已经不必再赘述儿科医生超负荷的工作量、相对微薄的收入,以及与收入不成正比的工作压力,大量儿科医生用脚投票形成的人才流失,充分说明了儿科医生短缺问题的严重性。尽管这一问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部门也已出台一些政策试图改善这一局面,比如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待遇、设立岗位奖励金等,但人们还是不免担心,儿科医生短缺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毕竟,当初也是制定的很多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
就拿儿科学专业招生来说,国家自1999年起停止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至今已有17年,这么长时间里,造成了多大的人才缺口啊!虽说目前儿科专业在恢复之中,如果招生政策不是这样一刀切、给高校一些办学自主权,儿科医生的缺口问题或许不会延宕至今天这般严峻的地步。
再看儿科医生的待遇问题。虽然有关方面提出要提高医生待遇,调整儿科收费标准,但这仍是自上而下的计划式思维,主动权依然不在医院手中。现在公立医院大都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导致科室的创收比例与医生的绩效、收入挂钩,而用药剂量小、辅助检查相对少的儿科明显在创收问题上不占优势,相应地,儿科医生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反观国外,专科医生的收入很多采用市场化调节手段。那么,医院的体制改革能否更深入一步,进一步放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让市场定价,让儿科医生的价值真正凸显出来,而非仅仅做一些枝节性的修修补补。
还有一个影响儿科医生队伍稳定性的关键问题就是医闹。据统计,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这与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过分紧张有关,同时,也与儿童病患的身心特点、发病机制等有关,一言不合,儿科医生就可能遭遇拳打脚踢甚至更严重的暴力伤害。而一直以来,对于医闹的处理,也缺乏畅通的法律渠道。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无论是过去17年儿科学专业招生的空白,还是现有医院体制下儿科医生毫无竞争力的薪酬,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中,都有相关部门的决策影响。那么,如今寄希望于决策的调整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将体制导致的问题放在体制内继续求解,结局将会怎样,且拭目以待。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