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尼泊尔

时间:2016-10-14 04:43:37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有钱人的中饭与晚饭是咖喱鸡肉、咖喱羊肉、咖喱猪肉……我们是米饭、菜汤、咖喱土豆和青菜。虽是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用餐是神圣的事。”

在尼泊尔旅行的日子里,我从未受到餐饮困扰。因为尼餐咖喱味重,酸爽到底,无辣不欢,正合我口味。

我在博卡拉旅行期间,恰逢尼泊尔最大的全国性节日“德赛节(Dasain)”。在入住好友——环球公益旅行创始人Tony经营的“游家(Youjia UHome)”青年旅舍里,“点红”祝福仪式由房东老阿妈主持。老阿妈将鲜红的花瓣与米面和成的糊糊——名曰“提卡”,轻轻点在我的额头,并将黄灿灿的麦芽花别在我的耳后。

节日盛宴开启,每人一大盘,盘中餐是尼泊尔的传统菜肴:由米饭、鸡肉、蔬菜、土豆与豆汤汇成的“豆子饭”,并配以咖喱、辣椒、胡椒、茴香,香菜与香辛料,让我们享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尼式美餐。为庆祝佳节,老阿妈特意烹制了塞洛提(Seelroti),那是外观像甜甜圈的米制油炸的甜点心,塞洛提亦用作德赛节敬神的供品。Tony对新鲜采摘的青辣椒赞不绝口,他说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辣感,辣得温柔缠绵,意犹未尽,怎一个“爽”字了得。

导游阳西说,德赛节又叫宰牲节,是以宰杀牲口并吃掉为庆祝仪式。在他们塔鲁村子里,有钱人家杀羊,普通人家杀鸡,而穷人嘛,杀南瓜!我边笑边想,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庆祝佳节。而阳西回答我关于日常三餐的问题时,也以金钱为界把尼泊尔人划分两派:“有钱人早餐喝姜辣奶茶,吃面包和塞洛提;我们只喝一杯红茶。”我心想作为游客,我早餐享用的红茶加奶、面包加煎鸡蛋,已被归为富人之列?“有钱人的中饭与晚饭是咖喱鸡肉、咖喱羊肉、咖喱猪肉……我们是米饭、菜汤、咖喱土豆和青菜。虽是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用餐是神圣的事。”阴西边说边用右手把米饭与菜混合,抓取送入口中。不用餐具而以右手代劳,是尼泊尔的传统。

Tony 陪我漫步费瓦湖畔主街。在小食摊前,Tony建议我尝试“pani puri”,据说很受尼泊尔女性的欢迎。只见商贩麻利地将油炸过的空心薄脆球用手指戳破,再将细碎蔬菜与土豆泥混合的汤汁倒入。当我把这连汤带水的黄金球送进口中,才发现汤是酸的。如果把尼泊尔饮食也分为微酸、中酸、变态酸,那么这份酸爽无疑属于后者了。而类似炸饺子的沙摩沙(Samosa),更合乎我的口味。这种三角形的带馅油炸面饼,里面包有碎肉、土豆、豆类和洋葱,我似乎还品尝到了奶酪的味道,当然辣椒必不可少。

来尼泊尔前,我一直对巴德岗的“酸奶之王”颇为好奇,心想一碗酸奶何德何能被尊称为王?于是,我们在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的巴德岗杜巴广场,在这个没有围墙的艺术世界,漫步于金碧辉煌的王宫庙宇,同时亦混迹于市井之间。好似随机暗访,我们拐进一家小饭馆。酸奶果真名不虚传!醇香之味厚重鲜美,直抵灵魂深处;甜酸之味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直叫人唇齿留香,没齿难忘。这一碗酸奶怕是要改变我的三观了,让我以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心情重新审视眼前的氤氲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饭馆门前多了辆小餐车,一位印度大妈在排队等候的食客前忙碌着。尼泊尔饮食深受印度影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Bhel puri”。印度大妈将疑

似爆米花、干脆面之类的主食与洋葱、番茄、花生、香菜及罗望子汇总,再佐以柠檬汁、酸甜酱、辣椒酱等数种酱汁,并将这“一锅汇”飞快地搅拌均匀,就跟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儿就让食客乐呵呵地端走了。而她身后砖红色的神庙,已幻化为模糊的背景,如同著名导演贝尔纳德,贝德鲁奇再次在巴德岗取景,影片《小活佛》原音重现。

我发现很难给尼泊尔餐饮下个定义,因为中餐与西餐特色兼具。也许正是这种中西合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趋之若鹜。民以食为天,在这里你总能找到几款心宜的菜品。特别是因与我国西藏接壤,旅游地区多有川菜馆,并非“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正宗的川菜让国人思乡的肠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今,每当我想起喜马拉雅山下这个温暖国度的舌尖之味,竟有些难以割舍的眷恋。(文·凌音)

来源:留学生杂志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