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 孙万帅 绘
学习一个内容并非是从无知开始,而后进行全新学习的,每个人的学习都应建立在理解、资源和兴趣之上;有效的学习就是一种愉快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引导学生为深刻理解而展开的学习。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则要采取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深度进行思维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何让学习方式发生更深层次的改变?许多学校都做了或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但也有学校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什么和如何学,甚至撤掉讲台让教师退到教室后面,这就未免显得对教育的认识粗浅了。实践中,我们在抓学习方式的转变时,立足于突出一个核心——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三个维度——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通过实施“多元快乐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承载学生“思辨”活动的开展。
“思辨教学”,打开学生的思考之门
我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率先开展并全面实施“愉快教育”,我们一直十分关注学生如何从更高层次上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愉快体验。学校从充分启发、挖掘、开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充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育个性,探索基于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经纬课堂“思辨式”标志的学习方式包括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思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逻辑性、思辨方法与生活的、文本的材料有机结合,以辩证逻辑思维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深入思维的习惯。
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思辨环节,且每节课不少于5——6分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五个一”,即提出一个不懂问题、发表一个不同见解、参加一次讨论、获得一次成功体验、回答一个满意问题。要求教师营造对话空间,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例如,我们要求教学中必有“你问我答”“小先生讲台”“小小辩论会”等环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由此营造出的氛围促动学生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之中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遵循着“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练习”的思路去教学,即使有学生自学和研讨交流,研究的也往往是如何利用课本上的结论来解题。而在思辨式学习方式中,教师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带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转为自己去探究、发现、构建、得出结论,为学生创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如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教师以“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开始时,大家用容易的方法得出结论,接下来在充分的思考中想到用不同的剪拼方法进行研究,直到有的学生有了更开阔的思路。汇报交流中,几种方案出现争议,此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辨别、推理、判断、概括、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最终获得结论。
又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抛开繁琐的分析讲解,用学生的自主阅读、主题阅读、拓展阅读代替层层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平台。而这样的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自己的阅读素养和教学智慧,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坡度,努力让学生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思考、思辨、思想,进而提升阅读对话的实效。
在我校,思辨愉快的课堂不只是数学、语文学科唱主调,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打造。如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打造实验研究化的科学课堂,倡导动手实践化的综合课堂,读写结合的英语课堂……
“三个维度”学习方式,思维走向深入
在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如果说课堂是学生智慧发展的第一空间,那么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就是第二和第三空间。“三维空间”相互支撑,形成学生智慧发展的实体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以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开发了以《走进美的世界》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并将这愿望凝成一种责任和动力,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通过先期在学生中的调查问卷反馈,我们设立了四个研究课题:乡风、乡情、乡韵,谁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畅游艺术殿堂,校本课程风景线。学校采取“1+1+1”的形式,即一名班主任、一名科任教师带领一个班级,组成一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所有子课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体现了他们自己的学习意愿。随着学校课程的开发,专题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外部主要特征;以作调查、做课题、做实验、搞设计和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形式,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生存空间。现代化的工厂、独具特色的家乡建筑、广袤的乡村田野、充满神秘感的科技馆……处处都留下了学生学习、研究、成长的足迹。这个过程中,各种充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领略学校以外的大千世界,真正把“学”转化成了“玩”。
在学校课程中,我们提倡建立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共同参与中找到新的认同,形成新的共识。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酒店,分别体验“迎宾员”“贵宾”“服务员”的角色。结果“顾客”感到“迎宾员”缺少真诚,只是一种趾高气扬的模仿;而“服务员”却说“顾客”素质差,没有对他的服务给予应有的尊重……教师不失时机引导,让他们交换角色再试一试并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互相研究讨论“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文明礼仪来?”我们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研究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意见,进行预测和构想。虽显幼稚,但这样的良性循环便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生定课程”,更多自主思考空间
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思辨式学习方式,还是学校课程中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担当着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激发、释放、强化、放大、迁移和提升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我们开设了“生定课程”——星星讲堂,让学生绽放自己的能力,过足当老师的瘾。上课内容、学习时间与地点、参与人员、学习方式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充分尊重他们的课程参与权。这样的学习方式完全体现着创新:内容突破了教科书的制约,学习范围大大拓展;形式不仅有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还有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社团组队学习等;时空上,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还可以回归到生活,延伸至课后、社区或是网络。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退到幕后,或只是充当顾问,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技术支持;或成为学生学习合作体中的一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或是变成一个观众,细细欣赏学生学习的收获。“生定课程”中,学生不再单单是课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以及社会经验的创造者。整个学习过程也更具挑战性,创造潜能得到释放,是以往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无法达到的体验。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过去,我们多是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通过仔细梳理学习方式、课程规划、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完成学习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张海燕)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