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本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试问,有些学校每天又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花在教育教学上,有多少精力是耗在和教育没有多少关联、甚至根本就没有关系的事情上?
今天,要迎接外地某校的参观考察;明天,又要准备相关部门在校召开的现场会。这周,要全力以赴“创建文明城市”迎检;下周,又要大张旗鼓地参与“行风评议”……其实,何止如此?还有规范化学校的初评、复评,示范校的初查、复查,等等。
如此快节奏、名目繁杂的各类活动,相信很多学校都不陌生。好像一所学校不折腾点“动静”出来,就感觉少点东西似的。
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学校的墙壁上或厅廊内,都悬挂着“入校即静”的字样,意在提醒人们“静”字为先。教师要静心教书,学生要安静学习。但是,就目前学校实际情况而言,“宁静”有时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笔者熟悉的一所学校,每学期接待“慕名而来”者或承接各类活动的次数达50次之多。每有“活动”时,学校便要下发通知调课,大张旗鼓地让学生打扫卫生、排练文艺节目,有关教师要准备观摩课、公开课。相关处室要介绍特色活动的具体操作性,校领导要出面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和发展,且要陪同来访者四处参观。为了应付这些活动,老师们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甚至要挤出很多私人时间,才能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为预防某个环节出差错,很多校长和老师要准备到半夜……
源源不断的检查、考察,没完没了的参观项目,让学校一时难以承受,使学校原本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师生员工的作息规律被打乱,宁静的校园也变得异常热闹。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相互学习,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关起门来办学肯定行不通。按说,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抓住时机展示自己无可厚非。可是,有些学校却不顾实际让师生加班加点,导致他们身心俱疲。这还不算,有些学校为了显示“实力”,不顾实际追求“高大上”,接待上自然要花费颇大,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经费更是雪上加霜。究其原因,自然是“面子工程”的心理作祟。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本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试问,有些学校每天又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花在教育教学上,有多少精力是耗在和教育没有多少关联、甚至根本就没有关系的事情上?在笔者看来,现在这个“中心”在有些学校好像有点跑偏,正业变成了副业。由于某些学校“掌舵人”的认识上存在欠缺,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经费都放在对付检查或“面子工程”上,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打折扣,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直至教育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就学校而言,不要动辄靠承接活动出名,因为当自以为某项工作不错时,其实离推广经验还有很大差距,仍需要不停地踏实苦干,潜心探索,逐渐积淀。
在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动不动就去学校安排这活动那工作,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应少些再少些。因为,学校的精力毕竟有限,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有条不紊。总之,应该让学校真正安静起来。(胡乐彪)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