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如何发挥“负面清单”作用

时间:2016-07-18 07:57:11

原标题:高校专业:如何发挥“负面清单”作用

高考刚刚结束,专业报考成为考生和家长盘算于心的头等大事。哪些专业与兴趣爱好匹配,什么专业发展前景被看好?这些成为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必答题,也给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设计、引导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辽宁省发布了本科专业“负面清单”,建议高校暂缓申请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6种省内布点数较多、就业率持续较低、不宜再重复设置的本科专业,希望真正发挥出“负面清单”的作用。

放开专业设置:高校如何把握自主权?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新增或调整的本科专业为1850个,而撤销的本科专业数量仅为32个。

为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92%的本科专业设置权下放到高校,除了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目录外专业,其余444种目录内专业的设置均可由高校自主决定。

“松绑专业设置,下放专业设置自主权,就是让学校明确主体责任,看着米缸过日子。”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认为,专业设置不能成为高校的“自家事”,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防止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倾向,避免供求失衡,避免盲目从众,避免贪大求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办好优势专业,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监管到服务:教育主管部门如何伸手?

放开高校专业设置权后,怎样让专业发展既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又不与人才需求脱节?

早在2011年,根据省内部分专业重复设置过多、同质化倾向严重的实际,尝试提出了原则控制设置会计学等13个专业的名单,有效地控制了高校增设相关专业。

2012年,教育部修订相关规定后,辽宁省教育厅又对症下药,通过全面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建设专业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预警与服务机制,将监管、服务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机结合,为高校设置专业提供参考。根据2012年全省专业布点数、在校生规模和近三年就业率等情况,辽宁省教育厅于2013年首次向社会公布“建议高校暂缓申请增设专业名单”——专业“负面清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当年,除新成立的高校外,没有高校新增列入名单的专业。

2014年,英语、环境设计等56个本科专业再被列入“负面清单”。“高校设置专业时,没有把握全省情况的能力。”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天华说,连续四年发布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及时呼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该校把握了专业结构优化的节奏。沈阳师范大学把“负面清单”作为专业调整和设置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期间,综合使用停、警、并、转、限等手段,停招了七个专业,新设置了三个专业,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据统计,专业“负面清单”有效地防止了高校盲目、不合理重复设置专业现象的出现,2015年辽宁省内高校申请增设专业数分别比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下降73%、42%和6%。目前,全省已有31所高校主动撤销22个、停招85个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面对发展需求:怎样构建优势本科专业?

2016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结果,同意辽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47个,撤销专业4个。其中,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是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后,在全国首次设置。

“专业设置要满足社会需求,但也不能完全被市场左右。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就是要引导高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整合资源,提高优势和特色专业的集中度。”辽宁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杨为群说。

在公布“负面清单”的同时,辽宁省教育厅提醒各高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坚持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切实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记者 刘勇 毕玉才)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