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生顺利度过“后高考阶段”

时间:2016-07-13 08:00:39

原标题:让考生顺利度过“后高考阶段”

河南日报讯(记者 许会增 实习生 孙菊蘅)还有不到一周高考分数就要公布了,届时,一些考生的心理状态难免又出现波动。考生常见的心理状态有哪些?该如何应对?家长在考生心理状态调节过程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郑州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小安。

【考生篇】

在许小安看来,高考后考生常见的心理状态有五种,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他分别给出了应对之策。

类型一:放纵型心理

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因此毫无节制地玩,睡懒觉,通宵打游戏、看电影……

许小安表示,这种放纵的心理,轻则导致考生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进入大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跟不上学习节奏,重则导致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比如酗酒等。

对策:合理放松

建议: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减压放松计划。比如,考试结束后的两周,考生可以打打球,陪父母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不要过度放纵。

类型二:焦虑型心理

有的同学属于考后焦虑型,考前一点也不紧张焦虑,考后反而感觉自己发挥得一般,担心自己失利,忧虑上不了理想的大学,越是距离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近,心中越没底,从焦虑、烦躁到见什么都想发火,严重的时候晚上还会失眠。

对策: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儿

建议:做一些具体的事儿,比如学开车、学游泳、学做饭,做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照顾福利院的孩子等。

类型三:抑郁型心理

有的同学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因此没有食欲、睡不好,情绪低落,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很失败。有的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与家人发生争执,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对策:正确看待自己

建议:这类考生要跟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积极沟通。正确做法:1.勇于面对自己失败的地方,总结教训。2.坦然面对别人的评价,主动和别人沟通,既能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请别人给自己好的建议。3.找到自己的优点,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性格的弱点,并不断完善自我。4.一定不要封闭自己,走出去,做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让自己高兴起来。

类型四:迷茫型心理

高考后,往日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一下云消雾散,有的同学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方向,逐渐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这段真空状态引发的迷茫,会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等待录取结果中更明显。

对策:规划未来

建议:1.积极认真选择好大学和专业,清晰自己的人生规划;2.根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提前为上大学做些准备;3.规划好大学生活,还可以找已经上了大学的学哥学姐,交流一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等经验;4.每天读一些与大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参加外语学习。类型五:复读型心理

复读型心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些同学由于高一高二没有努力学习,造成基础薄弱,虽然高三努力学习了一些,但知识漏洞太多,知道自己肯定考得不好,升本无望,又不甘心上专科,想复读,同时又担心自己复读压力大,吃不了苦,因而心里纠结矛盾。

另一种是平时成绩不错,考得也不错,只是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想复读,期望来年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对策:把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建议:1.首先详细总结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短板。2.坦然面对这次的高考失利,要预想到同学上大学,而自己复读的尴尬内心感受,把这作为学习的动力。3.短暂的放松后,要迅速制定出复读的学习计划,利用好暑假,扎实地学习。

【家长篇】

许小安认为,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也对孩子日常生活的调整方面影响极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因此父母必须做好孩子的“心灵抚慰师”、“人生导师”。

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

2.当孩子谈论高考成绩,出现负面情绪时,要认真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切不可随意打断他们的倾诉,更不要指责他们。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帮助他们发泄出心中的情绪。

3.多陪伴孩子,一起度过家庭美好时光。比如一起去旅游,一起去散步,参加体育活动,享受美食等。

4.和孩子一起研究各个大学及其专业设置,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结合高考成绩,给孩子具体填报志愿和专业的引导,供孩子参考,不可包办代替,替孩子选择大学和专业。

5.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切不可从“严管”变成“不管”,要提醒孩子作息规律,教会孩子做饭、做家务。

6.鼓励孩子自己制定放松计划、游学计划、读书计划、社会活动计划等,并适时提醒孩子完成。

许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