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擎
沪上某券商私募机构部的刘欣(化名)正在“地毯式”地筛选量化对冲私募,准备为他对接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候选名单。据他介绍,该银行正准备成立自己的第二只FOHF(Fund of Hedge Fund,专门投资于对冲基金的母基金),目前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而该行第一只FOHF的规模接近40亿元。
另一家“超级大行”也是他们服务的重要客户。“这家大行的资金目前已到位。之前他们还给华南某大型公募基金专户配过20多亿的资金,让其在市场上寻找优秀的量化投顾,据说他们今年量化方面的投入想做到百亿规模。”他说。
这代表着银行委外资金的一种新动向。量化对冲基金,由于其多品种、多策略的交易模式以及能够对冲的风险属性,在震荡市中受到青睐。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上绝对的“大金主”,银行委外资金也似乎有意避免简单的“一委了之”,更注重委外业务中的“附加值”,意欲提高自身主动管理能力,培养银行的核心队伍。
紧锣密鼓“选秀”
“其实不只是今年,从去年年中开始,我们已经和不少量化基金管理人接触,只是好的管理人不太容易选,实盘业绩年限都不太长,再加上后来股指期货交易受限也影响了这些基金的表现,所以我们一直在当做资源储备。不过,今年以来,一是商品期货市场的火爆将一批CTA基金带入视野。另外我们的思路也做了一些调整,银行委外资金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非常保守,我们会有自己的风险控制措施,所以选择范围上会更广。”华南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黄梦(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刘欣称,他们正对市场上有业绩数据的量化私募进行“地毯式”搜索。“第一阶段,我们主要向银行推荐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目前到第二阶段,注册资本2000万元、有一年半实跑业绩的量化私募我们都会看。并且,对于实跑业绩优秀的机构,注册资本金的标准还会适当降低,类似于是否实缴等问题都可以具体案例具体分析。银行FOHF投入单只产品的资金可到5000万到2亿元。”他说。
银行“选秀”已经不完全拘泥于以往的规模、荣誉、“江湖地位”等传统指标,而更关注实盘业绩、团队背景本身。“这种微妙的转变与量化私募在国内本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刘欣补充说,一方面,量化私募在国内仍然是一片蓝海,冒出来的新人很多,不像股票、债券等传统策略的私募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稳定的行业格局,行业地位基本决定了机构的渠道资源;另一方面,量化策略对团队的数理及计算机能力要求很高,有相关学科背景和院校资源的团队会受到偏爱。“我听说,现在不少深圳的私募花重金从华尔街挖量化人才加盟,还有的从中金所请专业人才‘下海’,这种我们都很有兴趣接触。”
所谓量化对冲,即利用数学、金融工程等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利用管理人经验和计算机决策,高效率大面积寻找投资、套利和交易机会,并且利用对冲手段来管理组合风险、降低波动率的一种投资方式。据格上理财统计,阳光私募量化对冲基金目前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占行业总管理规模约8.3%。其中采用阿尔法对冲和套利策略的阳光私募公司近100家,公开运行产品总数约950只,总资产规模900多亿元。
在阿尔法对冲策略中,因管理人对基金的定位不同,市场上也出现两种细分类型,分别是无风险敞口和有风险敞口的阿尔法基金。前者现货和期货的市值、行业、风格都完全中性,因此无论股市如何波动,业绩都会平稳上扬,极少出现较大回撤。后者整体表现平稳,在风格适合的市场中会获得较高收益,但由于有一定风险敞口,因此在某些时点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套利策略的原理则在于当两个或多个相关品种的价格出现定价错误后,在价格回归的过程中,通过买入相对低估的品种,卖出相对高估的品种获利。在所有的量化投资策略中,套利策略的收益空间最为确定,风险最低。而套利的机理是相通的,可用于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分级基金、ETF基金等,套利的原理也很简单,但套利基金的业绩差异却也很明显,差异主要套利策略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程度。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分析,多策略量化套利基金能够更全面的捕捉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机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每种量化套利策略有其适合的市场,如分级基金套利更适合成交量大的市场,股指期货套利更适合波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市场参与套利机会的人越来越多,套利机会消失的也越来越快。而不同的套利策略之间具有低相关性,多策略的价值在于,当某种策略没有套利机会时,其他策略可以取而代之。优秀的量化套利基金都具有多策略特征,在任何市场中都可以赚钱,同时也不会因管理规模的扩张影响基金收益。
另一方面,同一种套利策略,对交易细节处理的越精细,收益越高。例如,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策略中,现货采用股指期货成份股还是与之相对应的ETF基金,现货部分对停牌股票的处理原则,以及在套利过程中如何处理交易细节以减少冲击成本等。据了解,同为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策略,大多数基金每年在该策略上的盈利一般为5%左右,而更为精细化的一般可以获取10%以上的收益。而近期颇受投资者青睐的量化CTA基金,其收益的高低则取决于CTA模型的胜率,以及交易的盈亏比,总体来说,胜率越高,收益越高。据了解,量化CTA模型的胜率能够保持在40%以上就已经非常出色。
黄梦称,目前,A股市场已经进入宽幅震荡格局,量化对冲基金迎来最佳投资机会。但作为银行来说,更主要考虑的可能不是挑选哪种策略类型的量化对冲基金管理人,而是考虑组合之中各个策略的分散性甚至策略之间是否能“对冲”。进一步看,在挑选管理人时,要归因出其业绩究竟更主要取决于“市场好”,还是取决于“管理能力突出”,要挑选出细分策略下最优秀的管理人,要做好管理人之间的风险管理。
避免“一委了之”
“今年初,我们曾想给二级市场的股票多头或量化对冲私募基金提供优先级资金,资金成本在7%上下,具体可再谈,不过后来发现谈成的结果寥寥,所以也转变了思路。”刘欣说,他从银行那边得到的讯息也是,纯股票基金不好发也不好做,短期有收紧之意。
黄梦也告诉记者,和市场推测的一样,股债“双杀”后,原来相当一部分配到这些产品上的银行委外资金开始寻找下一站出口。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银行更关注委外业务本身的发展空间,包括可以消化多少理财投资的规模,能获得多少的收益。而现在收益已经不是第一位的问题,银行理财更关注委外的风险,量化对冲产品也因为其本身中低风险的属性吸引了银行资金的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投资工具的丰富,银行委外业务由过去最主要的固定收益产品转向更多的领域,例如量化产品、商品市场的投资等,虽然目前比例还很小,但银行普遍对这些产品持更为开放的态度,并且尝试利用一些对冲的工具,尝试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的搭配运用,而不仅仅是持有放杆杆。“总结来说,就是新产品、新模式、多策略,我觉得这也是给了我们融入更宽口径资产市场业务的契机,虽然是适应市场环境调整的客观结果,但反倒促成我们去达成转型的主观目标,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他说。
“对银行来说,委外不是简单的事情,资金委托出去,虽然自己不直接去投资不去做资金的管理,但要去管理资金管理者的风险,要对策略本身、对市场内部都很清楚。对管理者的投资能力、风控能力、职业操守要非常了解,只有这样对于许多机构的合作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志宇说。
“最近我们周一的策略讨论会,银行资产管理部的人每次都来参加,他们的负责人和我们量化的投资总监很熟。”沪上某私募市场部负责人说。该家做传统股票多头策略出身,得过市场上多个有名的奖项,目前量化团队独立出去成立新的公司,目的是明确新的业务重点。“很明显的感觉到,银行的人现在对策略的参与度很高,量化是比较复杂的东西,但他们似乎一点也不陌生。”
“附加值”备受关注
如上所述,银行委外业务关注的焦点已经不仅仅是规模、收益等,委外“附加值”被越来越多地提到。
工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杨志宇在上周末举办的“金牛财富管理论坛”上称,资管机构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不能市场什么热做什么,朝三暮四很难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很难积累口碑。在找好市场的前提下,机构之间的合作要长久就一定要提升自身价值,包括研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平台建设能力等。
华创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屈庆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银行从过去单纯委外撒手不管转向了对委外业务附加值的追求,过去的模式是银行将资金委托给投资管理人管理,而较少别的诉求,现在,更多银行希望通过委外的业务不仅仅获得预期收益,更期望在业务过程中培养银行自己的团队。因此银行增加了对投资管理人的研究服务,业务中双方团队的融合看得更为重要。”
对于如何挑选适合的投资管理人,华创团队建议从事先、事中、事后三方面全流程入手。首先,事先严格遴选投资管理人,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过程,根据自身的侧重点选择。其次,注重事中的监控和业务交流,包括投资管理人对银行需求的响应速度,对产品运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阶段性的产品投资情况的反馈和交流。另外,事后的业绩归因和风险补救。
“必要的事后业绩归因分析,将是对过去银行委外业务粗放发展的一次洗牌,这有利于委托人将更多的投资需求委托到更合适的投资管理人,当然客观上也会导致部分投资管理人的业务萎缩。”报告称。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