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日讯 (记者 康博) 2016年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可喜的是,在今年第三季度里各家基金公司一改上半年的颓势,纷纷实现了盈利,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一片景气的背后记者还是发现了一些隐忧。比如银行系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其虽然在三季度A股企稳的背景下取得了整体正收益,但无论在公司规模和基金经理从业资历上,都与同时期成立的几家银行系公募基金相差甚远。
三季度利润超13亿 “菜鸟”经理成群
今年7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企稳令众多基金受益匪浅,尤其是偏股型基金更是咸鱼翻身,纷纷实现盈利。根据万德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基金总指数上涨 1.67%,各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均为正数,表现较二季度有大幅提升,从平均收益率上看,债券及QDII延续今年来的上升态势,股票型基金一改上半年的颓势,而混合型则出现明显分化。
具体到国内偏股类产品来看,股票型基金三季度平均实现了2.64%的收益,大幅跑赢一季度的-14.88%和二季度的0.9%。混合型基金三季度平均实现了0.98%的收益,虽比一季度的-9.21%要好很多,但却较二季度的2.48%下降明显,显示出混合型基金在市场震荡时期的业绩分化,这一点在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交银施罗德旗下的基金共实现盈利超过13亿元,好于万德数据显示的中报亏损28亿元。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交银施罗德旗下唯一一只股票型基金——交银消费新驱动的收益率为8.16%,位列同类前二十名。混合型基金中,表现最为差劲的是交银新回报,收益率仅为-0.58%,排在1768只基金的第1589位,属差劲水平,而混合型第一的交银周期回报C,则实现了12.59%的收益率,造成业绩悬殊的原因则是基金经理年轻化。
据股市动态分析,交银基金旗下现有58只基金,公司现有基金经理21人,算下来平均每名基金经历管理2.76只基金,在同行业公司中,这算不上很夸张的管理数量,但是基金经理平均的从业年限仅为1.99年,其中12位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一年半,这就迫使缺乏经验的菜鸟们集体上位,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女将李娜。公开的资料显示,李娜担任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仅有1年89天,但是目前管理着7只基金,而这7只基金除交银周期回报C在三季度里实现了12.59%的收益外,其余均没有超过2%的。
规模动荡明显 居“同年级”公司最差
据悉,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4日,作为背靠银行系股东的老牌基金公司,其在成立一年后管理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元,然而时至今日,该公司却在同时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排名中庸,更无法和同期内同为银行系的兄弟公司相提并论。
纵观交银施罗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变化历程,可谓是坐上“过山车”。具体来看,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管理规模2006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100亿元,在同年成立的8家基金公司中领跑一步。到2007年三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突破500亿元,规模排名跻身前二十大。至2009年四季度,管理规模增至858.58亿元,达到顶峰。
不过好景不长,2011年三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规模降至404.66亿元,惨遭“腰斩”。至2014年四季度,其规模更是降至2007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仅有369.24亿元。至今年二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仅637.49亿元,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其规模为726.93亿元,虽然较年中上涨了12%,但和同时期成立的建信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这些已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相比,可谓是差距甚远。
而综合分析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这些年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则和公司治理、人才储备等因素密不可分。
2013年,交银施罗德基金先后爆出了郑拓和李旭利的老鼠仓案,而两人基本就是该公司固收类基金和权益类基金的旗帜性人物,这一事件的多米诺效应从2014年开始发酵,该公司旗下多位基金经理先后出走,包括张科兵、饶超、胡军华、李家春、张鸿羽、张媚钗、晏青、管华雨、李永兴、林洪钧等人,其中更有明星基金经理管华雨赫然在列。
三季度交银施罗德旗下基金盈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