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坚守有人退出 市场回归理性
9月,以校园分期平台为主的校园贷市场迎来了转折点: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分期平台开始放弃曾经的这片市场,从校园转向其他领域;多地校园贷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教育部也再度发文防范校园贷风险……
自今年3月份河南大学生因累计欠下校园贷平台共计60多万元而跳楼自杀的事件曝光后,校园贷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恶毒追债等校园贷“恶行”屡屡见诸报端。
数月来,校园贷平台经历的血雨腥风不仅是舆论口诛笔伐,更是这两年来野蛮生长所带来的行业洗牌:有的因坏账而终结,有的选择转型或退出,有的则继续坚守……校园贷行业正面临生死抉择。
记者调查
利率普遍高于10%
“2000元生活费不够还债”
周五,当首都师范大学大三学生赵亮(化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刚做了4个小时兼职工作,赵亮懒得洗漱就躺在了床上,但心里仍旧盘算着这个月是否还得起贷款。不过,他不得不赶紧想办法入睡,因为每周末他都得继续打工还钱。
“每个月家里给的2000元生活费,根本不够还债的。”赵亮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得还4000多元,在三个校园分期平台上已累计贷款金额超过3万元,“今年3月起,我就强制自己不再打开分期平台的网页了。”
与赵亮自己打工还款相比,北京建筑大学大三学生高婧(化名)则求助于父母为她还钱,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在校园贷分期网站上累计分期金额高达5万元。
赵亮介绍,这些平台最吸引他的地方是一件东西分期之后不仅每个月还不了多少钱,而且平台针对学生会有优惠活动,“看起来更划算”让他深陷其中。“其实有些东西并不划算,但也只是买后算了才明白。”
以赵亮分期的平台为例,除了缴纳每月分期金额、分期利率以外,还有每月的服务费。综合下来看,12期分期的产品算下来年化费率都在10%以上。
盈灿咨询分析师张叶霞坦言,一些平台虽然广告上写着减免信息,但利率及手续费合计起来普遍高达15%以上,学生群体难以承受。
此外,北京晨报记者在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发现,去年在各大高校铺天盖地的校园贷广告大多已不见踪影。一位高校相关负责人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学校也很担心学生过度贷款的问题,目前以引导教育为主。“今年9月份开学时,校方已经禁止了校园贷、校园分期平台广告进入。”
市场走到分叉口
“前期积累用户已经毕业”
9月5日,趣店集团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作为曾经的校园贷主力军,趣店的这一举动被业界列为校园贷市场标志性事件。
趣店相关负责人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趣店自2015年就已经在谋划转型升级之路,如今已经升级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将更加关注蓝领、白领市场。“相比学生而言,拥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更具有消费和偿还能力,而获客的成本也相对更低。”
对于退出校园贷市场,这位负责人坦言,自2015年起,校园贷市场涌现了大量同类平台,市场鱼龙混杂,浮躁的校园贷市场成为红海,少数机构的过激行为更让行业被外界妖魔化。同时,前期积累的用户已经纷纷走出校园,服务好已有客户是平台必须去做的事情。
对于纷杂的市场,名校贷选择品牌战略升级,更加关注白领人群,并将逐渐减少校园内群体比例。而爱学贷、分期乐等平台仍未放弃校园金融市场。
一位校园贷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时候更需要风控支撑。“重点大学并不意味着坏账率更低。”该业内人士介绍,在核准合理额度的同时,也要防范商户套现等骗贷问题,“业界很多平台都因诈骗而垮台。”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否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但很少有平台完全放弃学校市场。
以趣店为例,在其退出校园分期市场的同时构造校园生态,为大学生提供除了金融之外的兼职、实习、就业等服务。“希望通过这些服务让学生养成积累信用的概念,待学生毕业以后能够享受信用消费的红利,以及趣店的金融服务。”趣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趣店,曾经因为综合费率高达40%而引起学生不满,不得不在2013年暂停校园业务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也在2015年重启校园分期业务。
中国小额贷款之父杜晓山直言,做学生群体的校园贷就是这么纠结,大学生也有金融需求,但这是个流动的群体,学生总要毕业。这些人又都是未来潜在优质的客户群,只是现在他们还没有稳定的偿还能力,坏账率高于其他领域。
3月
河南大学生因欠校园贷债务自杀。
4月
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文,要求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
8月
银监会提出“停、移、整、教、引”整治五字方针。
9月
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
广州、深圳、重庆、广西等多地出台地方校园贷政策细则。
名校贷宣布进军白领市场。
教育部二次发声,强调做好校园贷风险教育工作。
业内观点
校园贷监管或不会“一刀切”
在大学生被校园贷“逼死”之后,监管接踵而至。8月,银监会发文强调校园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9月,深圳、广州、重庆等地纷纷下发监管文件……密集的条例出台之后,业界普遍认为,校园贷已经进入生死攸关的时刻,但对未来仍然迷茫。
一位校园贷平台公关人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现在平台在宣传上都尽量低调,“现在监管政策还不明朗。”这也成了多家平台婉拒记者就校园贷采访的理由。
不过,对于校园贷监管的未来走向,张叶霞认为,监管政策或不会“一刀切”,更可能将具体监管职权下放至地方金融局监管。
一位网贷人士也认为,监管的目的并非掐死整个行业,而是对行业做进一步规范。“校园贷多以小额网贷为主,是银监会网贷监管细则中鼓励的类型。”
对于未来监管,杜晓山则建言,政府应为校园网贷市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做好风险提示等。同时,在企业进军校园市场的前期、中期、后期都要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但同时把握好监管与创新的尺度。
对于未来校园贷发展方向,张叶霞表示,做好贷前风控非常重要,校园网贷需求还在,对于合规发展、做好风控的企业而言仍有发展的空间。而对准备或正在转型的企业而言,她认为,企业的可发展场景广阔,没有必要局限于校园网贷市场。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实习生 纪婉莹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