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台北电影节精神价值不可断

时间:2016-09-19 16:25:38

11月3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30日社论称,电影制片及演员李烈辞去“台北电影节委员会”主席,紧接着包括台湾文艺奖得主、岛内知名的电影剪接师廖庆松等5位台北电影节“咨询委员”全部请辞;而后,岛内重要电影工作者发出集体声明,抗议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倪重华对台北电影节的干预。尽管倪重华已否认,但李烈等台北电影节主事者全部请辞,显示背后总有一定的理由。电影工作者全部自台北电影节退场,是过去台湾电影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不但倪重华要慎重处理,台北市长柯文哲更应深入了解其中缘由。

“台北电影节”的前身是“中时晚报电影节”,以鼓励多元、挖掘新锐为重要核心,17年来持续举办专属于台湾电影人的“台北电影节奖”,并且举行“国际青年导演竞赛”,邀请国际重要影人担任评审,是目前台湾唯一举办这样奖项的影展。

2002年起,台北电影节加入“城市主题影展”,藉由一系列电影放映、展览、座谈及各式活动,带领观众认识每年不同主题城市的电影、历史及文化,至今已有包括里约、华沙等20个国际城市参展。

相较于金马奖每年更换主办城市的做法,固定在台北举行的台北电影节,其实更具有城市地标的价值;当然,台北电影节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台北,成为台湾除了“金马奖”之外,最重要的电影盛会,在国际间拥有相当的口碑。

从某个角度来看,台北电影节具有日舞影展(Sundance)的性质与价值,让一些被埋没于商业电影大制作、高营销成本下的杰出电影、新秀导演的作品有机会被观众认识。然而,看重商业电影的倪重华也不必担心台北电影节的票房,跟“金马影展”一票难求情况类似的是,台北电影节的票一样非常热门。

台北电影节17年来建立的特色与口碑,是台湾的资产,台北市文化局应该尊重。台湾最可悲的就是政治对文化及各项领域的干预,往往改朝换代后,各种政策也跟着调整,有时把早已成为重要城市营销精神与指标的活动硬生生停掉,或改得面目全非。

当然,身为台北文化事务的大家长,倪重华不是不能对台北电影节有意见或建议,但是从外传倪重华对台北电影节的指导意见看来,倪重华实在不重视也不理解台北电影节的价值与特质。

李烈在辞去台北电影节主席的声明中说:“台北电影节坚持体现独立精神与艺术价值,陪伴台湾电影工作者,走过曾经最惨淡的岁月,让众多幕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在台北电影节奖找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舞台。无数的创作者在这里初试啼声,被世人看见,也透过与海外导演同台竞技的机会,打开眼界;他们带着从台北电影节得到的肯定,踏入电影的殿堂。”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台北电影节的价值与影响。每个影展、甚至各个艺文活动展演,都视其资源、功能及举办地的属性,有不同的方向与内涵,要台北电影节学习桃影,这是辜负了台北作为首都所具有的高度,浪费了台北电影节多年来所累积与建立的资源。

影人更抗议的是,这些改变与想法,文化局事前并没有跟台北电影节做必要的沟通,导致许多电影人认为倪重华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他们担心这样的文化局长恐怕会阻碍了多元理念的继续实践。

事到如今,台湾市文化局除了不断与影人互杠之外,对于台北电影节的定位与未来方向,有做过更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吗?

文化软实力是长期酝酿、累积的成果,要破坏它,却可在朝夕之间。如果李烈等人的抗议其来有自,那么,台北市政府可说是让政治力介入电影文化,做了最坏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