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
保监会近期发布的监管政策为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业务提供了更大空间,后者的境外投资需求或受到进一步刺激。分析人士认为,新政策可纾解低利率环境下险企的投资困局。此次参与沪港通试点将使险企在开户、佣金、汇兑上更加便利,与券商、基金的合作将更为紧密。
政策解渴险资境外投资
近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监管口径》明确保险机构直接开展沪港通股票投资应当具备股票投资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港股通试点股票。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进一步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有利于保险机构更为灵活地选择投资标的,缓解资产配置压力。
险资由此获得的投资空间被业内外所看好。招商证券分析师马鲲鹏表示,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低利率环境下资产收益率下降,险企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投资标的。保险公司过去境外投资均需通过QDII渠道,额度需要提前审批,在大蛋糕之下,各家保险公司提前切分份额,投资便利性一直是隐性制约。另外,由于QDII额度较为紧张,数家险资或已遭遇QDII额度瓶颈,转而通过沪港通基金和架设通道等形式间接实现港股投资。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认为,《监管口径》可增大资产供给,优化险企资产配置。险企之前配置港股均需先获得QDII额度审批,由于额度较为紧张,港股实际配置比例较低。本次政策突破QDII额度限制,险企可通过沪港通的形式参与港股投资。港股在估值、股息率等核心指标上相对A股更具优势,所以政策对险企多元化资产配置具有实际影响。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今年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上涨9.2%,恒生中国指数上涨3.6%,大部分在香港、A股市场同时上市的标的保持A/H股溢价。若险资能更便捷地参与H股市场,加强在低估值、高股息、A/H股溢价显著标的的配置,险企则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高股息。正因为配置高股息股票、高分红基金,中国平安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逆势上升。险资参与沪港通将进一步坐实这一权益配置理念,纾解低利率环境下险企的投资困局,提升收益率。
长期配置空间显现
马鲲鹏表示,当前内地险资的海外配置以香港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核心城市的不动产资产为主,预计增长的趋势在中期内将持续。此前由于受到QDII额度等客观因素约束,目前这方面的配置比例不到3%。按照海外配置占总资产的5%和10%分别假设测算,并假设港股投资占40%,对应将有分别4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投资于港股,长期来看配置空间较大。
此外,偿二代下的风险资本规定对港股赋予了较低风险因子,如果不考虑汇率风险,购买港股的资本占用较A股还要少一些,能够进一步提高险资配置港股的积极性。而《监管口径》明确了保险机构应当将投资港股通股票的账面余额纳入权益类资产计算,按保监会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A股蓝筹可加到40%),目前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不到14%,从这个角度看,向上配置的空间较大。
罗毅认为,保险资金参与港股进行境外投资并非新设,此次参与港股通试点只是创新了投资方式,便捷了投资途径,不会引起保险资金大量转移。目前,大型险企皆已设立香港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海外投资业务,早已进行海外布局。此次参与沪港通试点将使险企在开户、佣金、汇兑上更加便利,与券商、基金的合作将更为紧密,是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对A股市场的资金影响有限。险企参与沪港通更便捷地参与港股市场,可更及时有效地布局香港市场,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率,政策对投资能力强的大型险企构成利好。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表示,受“资产荒”影响,以及保险资产配置结构优化空间的进一步压缩(之前主要形式为降低银行存款,同时提高非标资产配置占比),行业投资收益率面临趋势性下滑压力。今年以来,保监会针对险企投资端压力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本次以沪港通的形式支持险企优化资产配置,后续支持政策或持续跟进,预防利差损风险。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