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一号文件”写入扩大试点的政策后,“期货+保险”正在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从日前举办的申万宏源衍生品论坛上获悉,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机构的积极介入,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成为今年期货衍生品市场的热点,多家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涉及多个品种和类型的“期货+保险”产品,“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保险:解决农业保险痛点
“‘期货+保险’产品目前主要是在农产品领域,包括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新湖期货衍生品中心总监祝捷表示,“期货+保险”模式服务三农,就是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开发出农产品的价格险,提供给农民和农业企业确保其收益,保险公司则通过购买期货公司旗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发的场外期权产品转移风险。在最后环节,期货公司面临的风险则是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相应的对冲。
据悉,目前包括新湖期货、申万宏源期货以及南华等多家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均联合推出相应的产品,涉及的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特别是玉米,不少的产品都涉及玉米种植户的价格波动风险管理,也受到保障客户的肯定。”业内人士指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期货+保险”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认同,正是解决了农产品的价格风险以及农业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的农业保险发展迅速,累计提供的风险保障额接近6万亿元。”中国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综合创新办公室主任李华表示,正是农业保险的深入人心,农户对保障的程度和范围也有新期待。
有需求,有市场,但传统的政策保险产品却并不能解决问题。李华表示,在价格风险管理产品的探索上,一方面是价格机制问题,比如蔬菜、生猪、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繁多,包括批发价格、零售等等价格,保险公司很难选一种价格作为承保理赔的依据,另一方面市场对价格波动的再保也是处于谨慎的状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引入期货市场和场外期权,除了解决了价格的机制,因为期货市场独立公开透明,价格连续,场外期权也可以让保险公司找到一个风险分散出去的渠道。
1.0版本有待升级
场内市场亟须完善
李华说,目前“期货+保险”模式还是1.0版本的阶段,实际上这一模式就是农户把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将风险转给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利用专业化的操作把风险分散在期货市场,如果发生相应的赔付,则遵循相反的过程。
祝捷介绍,2015年新湖期货、人保财险和锦州义县合作社签订的一份玉米价格投保协议执行后,保险公司共向合作社赔付了24.14万元,对比保费11.57万元,赔付率超过200%,在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运用期权条款获得期货公司全额赔付,期货公司则利用专业手段实现了中性的对冲,同时合作社的收益也最终得到保证。
业内专家指出,“期货+保险”产品的难点是风险分散的环节,期货公司需要在期货市场复制期权,利用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参考承保的价格、数量和期限进行对冲操作,不留风险敞口,也不能进行投机。
“实际上考验期货公司的,除了场内期货市场的品种有限外,对冲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因为期权产品还是空白。”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公司是根据期货市场商品的价格设计产品,虽然目前现有的商品期货上市品种超过40个,但还远远不能覆盖市场中的商品价格风险管理需求,未来亟须扩大上市品种,也亟待加快场内期权产品的上市步伐。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期货+保险”的模式未来应用前景巨大,比如扩大到工业类上市品种。“‘期货+保险’的初衷是解决小而散的问题,解决非标准化的小而散的问题,这种模式未来也可以服务中小企业。”李华认为,对保险行业而言,在经营自然风险、疫病风险、意外事故过程中,对巨灾保险、天气保险也有一些天然的风险管理的诉求,保险公司与巨灾期货、巨灾互换、巨灾期权产品未来都有合作的空间和可能。记者 陈云富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