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8日电 (陈溯)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3.3%,尽管降幅收窄,但市场普遍认为,面对持续低迷的外需,中国外贸形势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对此,中国官方下大力气推出举措,拉动进出口企稳回升。
1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中国持续低迷的外贸形势,提出要“加大已有政策落实力度”,并提出促进外贸稳增长的五条措施。其中包括了尽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措施,简化查验手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进一步清理港口、航运等经营性收费,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改革完善与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扩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试点;发挥双向投资对外贸的促进作用,依托各类园区提升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能力。
事实上,自去年中国外贸出现下滑以来,中国官方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专家认为,此次提出的五条措施直指当前提振外贸的“关键点”。
近来,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措施的经验已经在多地复制“开花”。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的经验有很多,但之所以优先推广贸易便利化的措施,是因为海关联网、信息化建设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且确实给企业降低了成本,“推广贸易便利化有关的部门自身就能做到,不需要特别多部门间的协调,能做的就优先做。”
比如,去年12月,“单一窗口”率先在广西防城港口岸联检中心上线之后,货物申报时间由之前的5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在东莞,“单一窗口”落户东莞港以来,企业提交的纸质单据和数据录入量比以往减少了约60%,登临检查和集装箱平均查验时间压缩了近50%……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削弱其实是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有所上升的结果,“降低成本也是一个综合的内容,需要通过推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改革物流体制降低物流成本,改革金融体制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从而从整体上降低对外经贸活动成本。”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不少外资企业也出现了外移趋势。桑百川指出,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很大比重,而加工贸易外移使中国外贸基础出现萎缩,因此必须稳定加工贸易。他认为,一方面应该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营造良好的加工贸易环境,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出台措施推动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这个方面需要“加强土地管理、财税、电信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与外经贸部门的相互配合。”
谈到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桑百川认为,外贸稳定发展需要有扎实的改革工作,另外,国际环境对外贸的稳定构成很大压力和挑战,预计中国外贸将在探底的过程中企稳发展。(完)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