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重要吗?

时间:2016-08-19 08:19:46

如果说最近宏观经济层面有什么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当属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这一条了。

日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M2同比增速比6月下降1.6个百分点至10.2%。与此同时,7月份M1同比增长25.4%,为2010年6月以来最高,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到15.2个百分点。

M1与M2之间剪刀差的扩大,引发了市场对于“流动性陷阱”的担忧。

所谓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指的是当利率的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的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也就是说,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会被人们存起来,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事实上,对于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并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流动性陷阱本身并没有具象的数量化衡量指标,央行说的没有错,现在的“剪刀差”只是结构性的,然而市场对于流动性陷阱的担忧其实也没有错,因为如果没有合适的干预,结构性的剪刀差的确会扩大。当前最需要看到的是企业和个人为何更愿意“持币”,而不是把这些钱投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去。

记者了解到,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确对社会资金存在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资金愿意以活期或者随时可以流动的方式存在了,这点对于个人尤其明显;对于企业来说,今年大量债券的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因为需要按照计划进行使用,所以也会有不少活期形式存在账上。与此同时,当前“资产荒”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其实都缺乏好的投资标的,资金活期化也不可避免。

从银行角度来看,经济下行周期,加上企业和个人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对于风险的控制加大,导致惜贷现象严重,可能对于企业贷款也出现了收缩,所以从央行数据来看,除了房贷这种风险极低的贷款占比高之外,其他贷款也是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讨论流动性陷阱是否存在意义并不大,反倒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或者监管政策对于整个行业进行调节更加重要。对于企业来说,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有效需求势在必行。对于银行来说,如何进行逆周期监管,提高其放款意愿也同样重要。此外,私人部门的需求低迷,那么通过财政方式刺激公共需求,也是一种可行之道。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

许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