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倾向储蓄的城镇居民占比升高透露出什么信息?

时间:2016-04-27 14:13:08

【导读】央行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倾向储蓄的城镇居民占比升高,收入感受指数比上一季回升0.9个百分点。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带来数据解读:两个“上升”透露什么信息?

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存钱还是投资?收入涨没涨?物价和房价高不高?昨天,央行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对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上升,投资和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收入感受指数比上一季回升0.9个百分点。79.6%的居民认为,当期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老百姓钱包里的钱多了,可是不花钱的想法也在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上升”?

首先,老百姓收入多了,可是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4.1%,较上季提高2.1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0.3%,较上季回落0.5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5.6%,较上季回落1.6个百分点。钱多了为什么不投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这是因为投资的收益在下降,所以大家索性选择存钱。

温彬:主要还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去年六月份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所以很多个人投资者在股市里并没有赚到钱,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很多人都选择回到银行存款或者进行理财。另外,去年很多p2p理财出现了很多信用违约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个人投资者开始追求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

钱多了,消费意愿下降和目前物价高的感受有关,52.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1.7 个百分点。对未来物价预期,24.8%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上升”,51.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9%的居民预期“下降”。温斌表示,物价上升只是暂时现象。

关于这一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收入方面,79.6%的居民认为当期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但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8.4%,较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反映居民收入怎样的状况?

吴庆:79.6%的居民认为当期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这和其他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是相对应的。此外,我们的新增就业还是较为稳定的,我们每年都有上千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至于这一季度未来收入信心指数相较于上个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部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有所下降,这与我们未来要进行的改革和重组是息息相关的。

经济之声:房价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50.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对于二季度房价,17.6%的居民预期“上涨”,52.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3.6%,较上季回落1.1个百分点。为什么觉得房价高的人少了,要买房的人也少了?

吴庆:从宏观数据看来,一季度有几个主要城市的房价还是上升的。中国人民银行在50个城市对两万个对象进行了调查,所以它表明了全国的平均情况,其中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比重是50.7%,这一数据较上个季度有所下降,这反映出了我们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还是相当高的,已经达到了70%以上,有些城市甚至达到了80%以上,大部分居民,特别是在银行开户的储户与现在的房价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未来几个月准备买房的居民的比例有所下降,这反映除了需要掏钱买房的这部分人对于房价的看法,他们可能还是认为房价很高。

经济之声:就业方面,11.4%的居民认为一季度“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3.5%的居民认为“一般”,45.1%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4.8%,较上季下降0.5 个百分点。这种感受说明了什么?

吴庆:因为填表的人是城镇的储户,他们对于就业的的感受很可能来自于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一代,所以他们的感受是比较真实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然而更多人的感觉是一般或者是形势严峻,这反映出了城市就业的真实情况。在就业市场中,大、中专毕业生总体说来还是供大于求的,但是在低端的市场中,例如农民工市场的供求实际上是更加平衡的,甚至是供不应求。其实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就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差异,我们以前大量使用农民工,而在未来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更多的需要依靠大、中专毕业的学生来支持我们的双创产业,其实双创产业的发展还是具备着相当广阔的劳动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