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A近程弹道导弹(资料图)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生于安徽宁国,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曾任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称为 中国航天四老 。
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 风云一号 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
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 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
一封电报结缘航天
1948年9月,美国布法罗大学第一次聘任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为讲师,他就是任新民。
然而在此执教不到一年时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震动了大洋彼岸,任新民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辗转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回国后,任新民被安排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担任研究员。195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通知他赶去北京。受命急忙北上,将军接见了他,希望他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成立工作。
我在美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并非导弹、火箭。 尽管任新民颇感意外,但他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 就这样,一封电报让我和航天结缘。 哈军工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固体火箭课程。
1956年,中央发出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提出发展火箭、原子弹等新兴技术,并于当年10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作为该机构的组建负责人,钱学森将任新民招致麾下,让他担任总体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