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18日电 题:新疆维吾尔族青年的汉语公益课堂
作者 程佳佳
10月中旬,52岁的乌鲁木齐居民巴哈尔古丽女士带着10岁的孙子坐进了“公益汉语课堂”上。她说:“这下我可以和孙子一起学习(汉语)了。”课堂上,聚集了几十个年龄不同的维吾尔族学员。“公益汉语课堂”的发起人是新疆阿买提江红西装公益组织负责人——29岁的阿买提江·买买提。
“谁知道‘不好’是什么意思?”在公益课堂上,“老师”阿不都沙拉木·阿力木指着黑板上的字问。话音刚落,十几只手高高举起。“跟‘亚克西’(维吾尔语好之意)相反,例如我今天身体不舒服,我感觉‘不好’。”学生努尔曼·米吉提对“不好”如此理解。
这个“特别”的课堂不仅上课地点特别,老师也是新疆大学的爱心志愿者,学员中,除学龄儿童外,还有一半是成年人。
今年20岁的努尔曼·米吉提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里学习汉语20多天。3个月前,她从新疆南部和田来到乌鲁木齐务工,从朋友口中得知可以在“公益汉语课堂”免费学习汉语,9月17日她便报名参加该课堂第二期学习班。
初中学历的努尔曼因家庭原因辍学,但一直有个大学梦。“我想通过这个机会巩固汉语知识,然后通过自考完成上大学的心愿。”努尔曼说。
据悉,该课堂分为早、晚班。当日21时许,一位名叫巴哈尔古丽·买买提的妇女带着孙子前来报名。负责人努尔亚·亚森询问后,将他们领进课堂,并为他们发放了“基础汉语”课本和文具。
谈及开办“汉语公益课堂”的初衷,阿买提江·买买提坦言,幼时因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两年书,因此想通过公益课堂给更多想学习的人提供一个平台。
“我帮别人放过牛、羊,学过修车、卖过瓜,以前也辗转过很多地方。”阿买提江回忆道。2010年,他来乌鲁木齐市打工,经人介绍他找到一间铁皮房子开修理铺,吃住都在铺子里。
“冬天铁皮房没有暖气,一到下雪天就有一些好心人请我到家里去住,我不去住,第二天大家便会敲门把我叫醒,还经常给我送吃的。”阿买提江说:“那时附近一家银行经理看我困难,雇我去扫雪,一个季度给4000元(人民币)报酬。”之后,阿买提江开始批发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他的启动资金是一位姓任的汉族老板借给他的。“我很感动,当时和他并不熟,但他那么信任我。”阿买提江说。
经济状况改善后,心怀感恩的阿买提江也希望帮助他人。从2013年起至今,他积极参与和发起了100多场次的公益慈善活动,为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患病青少年、创业青年累计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人民币。
“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我希望大家更好地掌握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汉语。”阿买提江说。目前,该公益汉语课堂已开设两期,培训学员200余人。(完)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