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素)一款受到鳐鱼启发而设计的飞行器,尽管还停留在“纸面”上,但其颇具创意的“智能主动变形机翼”和“基于蜂窝结构与气动肌肉纤维增强的变形蒙皮”,足以让中国飞航领域专家眼前一亮。
“鳐”式多任务变体无人飞行器最终获“飞航杯”第三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特等奖。它的设计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管清华及团队获得5万元(人民币,下同)奖金。
“飞航杯”第三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三部和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协办。
记者获悉,26日在北京举行的评审环节,24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以方案ppT、模拟动画等形式,讲解设计思路、作品原理及创新特色。主办方还采用了由航天三院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提供的3D打印技术,展示参赛作品的模型。
评委们从设计思路技术及方法的创新性、性能指标的优越性、运用原理的符合性、支撑数据的全面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综合打分,评出奖项归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于楠等人的“双菱形”混合动力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航天三院三部的水陆空无人飞行平台获得一等奖,每个团队奖金3万元;另有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14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科技委顾问刘庆媚对记者说,通过大赛看到许多新原理、新布局、新技术、新方式,看到未来飞行器创新发展的希望。她说:创新是飞航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面向未来,将积极推进航天科技创新,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弘扬航天精神,宣传航天文化,培养航天人才。
中国宇航学会主任王续伯说,航天航空技术是一门尖端技术,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力。本届大赛对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三院三部副主任张山说,创新一直是三部飞航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面向未来,三部将积极促进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为热爱航天事业的人们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完)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