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井盐发端于东汉时期 宋代时闻名于世

时间:2016-09-19 16:27:16

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自贡为四川及周边各省百姓源源不断地提供这种生活必需品,也走出一条四通八达的川盐古道。

岁月流转。历经千年风雨,当年繁华的古道,如今安在?

2014年 4月至 9月,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以及来自全国考古、建筑、交通、盐史等领域的专家,从自贡出发,重走川盐古道。拂去历史尘埃,盐路上的古盐道、古建筑、古城镇、水运系统遗址等文化遗产一一浮现,令人惊叹。

专家认为,川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类型之全、体量之大、装饰之精美,已初步具备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潜力。

川盐古道,主要指从自贡出发,连接川黔、川渝、川鄂、川湘以及川滇的5条道路。古道芳华,即使成百上千年后也依稀可辨当日风采。

9月5日,22名专家出现在自贡牛佛古镇码头。一条两三米宽的青石板路,串起码头和老街。石板光滑,中间磨出坑坑洼洼,这些坑洼,便是川盐古道上,运盐马帮、牛队和转盐工人日复一日踩出来的印迹。

牛佛古镇保留的石板路,只是盐运古道很短的一部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盐史专家程龙刚说:“自贡井盐发端于东汉时期,晋代初具规模,宋代闻名于世,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步入鼎盛,抗战时期走向辉煌。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自贡生产的食盐达190多万吨,供给华中、西北和西南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食用。”

盐史馆研究人员今年4月开始对古道的寻访。在程龙刚看来,盐运古道部分被公路覆盖,但路径依然清晰。这些盐运古道,几乎清一色石板铺就。四川叙永和贵州交界的雪山关,是由川入黔的必经之路。在这里现存的几公里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打杵印,非常多。程龙刚说,“当年,官府曾在雪山关设卡征收盐税和土特产税。”人背马驮的运盐队伍,到此必须停留。盐负在背,背夫不能卸下休息,只能用打杵(即拐扒子)拄地站立。日复一日,便在坚硬的石头上生生戳出了石窝。

川盐入鄂、湘必经重庆长江南岸的西沱古镇,当年盐运的云梯街长达5华里,从江边层层递升。据说,如今的云梯街,也就是当年那些客栈老板们为了招揽生意,沿着盐路一路修建的。而云南盐津县,不少人的口音与自贡相似留下了盐道文化迁移的“盐证”。

更多的盐道,散落在荒郊野外和崇山峻岭,废弃之后,杂草丛生。为了辨别一条普通的石板路是否为古盐道,研究人员采用了严谨的田野调查方法。川盐入黔古盐道上,连接四川古蔺和贵州清池古镇的“老大路”完全被荒草覆盖,在当地文管部门的带领下,研究人员扒开杂草,居然一口气找到8座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修路石碑。这些石碑记载了当年此路如何艰险、过往商旅最终集资修路后盐道的繁荣景象。

b

因盐而兴,古镇繁华

川盐古道值得书写之处,并非只有散落的石板路。那些沿盐运陆路、水路而兴的码头、古街、古镇、祠堂、庙宇、会馆以及牌坊,见证着因盐而兴的繁华,也是值得珍惜的文化遗产。

自贡盐运古道第一滩,是距离自贡城区不远处的艾叶滩,这里不少石头上有碗口大的洞眼,这些便是当年纤夫或船工用来拴船的地方。

艾叶滩,是贡井食盐的集中生产区之一。一座跨河的石拱桥平康桥,串起南岸大码头和盐场。当时,艾叶滩的横街非常繁盛。“据说,在当年热闹的横街上,盐商和盐工们丢弃的花生壳多得可以没过脚踝。”程龙刚说,“太平天国时期,海盐运到湖南、湖北的交通被阻断,清廷允许川盐济楚,于是自流井的食盐倾泻而下。每年,从两湖地区运回的白银就达六七百万两。因此,自流井又有‘银窝窝’之称。”

行走在自贡有千年盐运第一镇之称的仙市古镇,盐运码头、古街、祠堂、庙宇和街头牌坊无不保存完好。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邓军说,仙市古镇是自贡井盐外运的第一个水码头。当年此处的釜溪河滩多水浅,流急河窄。运盐船行经此处,必须请搬工从船上卸下货物,再人工挑到下一个可以行船之处,然后再请纤夫把空船拉过去。船工等候时要打尖歇脚,在此谋生的搬工也要吃饭住店,古镇应运而生。

盐道上的古镇当年如何风光,还可以从牛佛古镇流传的民谣里一窥究竟:“九街十八巷,中间一个鸭儿凼;五省八庙七栅,河北老街隔河望。”程龙刚说,这首民谣充分说明,清中叶因盐运的兴盛牛佛镇已经建成了繁复的城镇格局。而一首“搬不空的牛儿渡,塞不满的大山铺”,则一展当年牛佛镇盐运的繁盛景象。

自贡盐业的兴旺,也催生了大量富有的盐商。他们在自贡及盐道上的城镇出手阔绰修建会馆和住宅,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建筑。程龙刚说,仅自贡牛佛镇,如今就保留了万寿宫、禹王宫等6处会馆及祠堂。

c

盐业遗产亟待保护整理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与盐有关的文化遗产,尚未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整理。川盐古道上的明珠,还需要精心的擦拭才能再绽光彩。

在这次重走川盐古道的考古调查中,各界专家对千年盐都保留的文化遗产,赞不绝口。然而与这条文化线路有关的一些基本信息,很多仍处于缺失状态。

“如今现存的川盐古道大概还有多少公里?川盐古道上现存多少古镇?古道上一共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遗产?说实话,我现在都答不出。至少还需要几个月,我们才能从这次全面考察资料中整理出来。”程龙刚歉疚表示。不过,正是专家们的一个个问题,以及考察时他们频现的惊喜,更让人意识到整理盐史遗产的重要。

考察组来到自贡现存井架最高的金流井。当专家们看到45米高的井架巍然耸立,无不啧啧称赞。当年,勤劳智慧的先民正是用一根根木头绑在一起制成井架,向地底索要了源源不断的制盐卤水和天然气。如今,这些井架只保留了18座。有专家称其为“东方的艾菲尔铁塔”,自贡也在燊海井等处保留了井架、天车以及古法制盐等展示项目,但名号暂时还没叫响。

不少与盐有关的古建筑,也尚未纳入足够级别的保护。

至于自贡究竟从何时进行井盐开采?文献记载自贡大公井初凿于北周武帝时期,但迄今从未有过考古佐证。此次考古调查对大公井遗址剖面进行了局部清理,发现若干层含有丰富灰烬,并且在遗址最下层发现了可能是南朝晚期到唐代的青瓷片,这与史载的大公井开凿时代相近,为探索大公井遗址的始建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至于大公井遗址附近是否存在盐井群?这仍将有待后期的考古来发现。

程龙刚透露,这次考古调查之后,包括王仁湘、王子今、高大伦等知名专家认为:散布在盐道周边的文物建筑数量之多、装饰之精美、聚集程度及保存完好在四川甚至全国都十分罕见。但不少遗产在古镇的打造中,已遭到破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急需有效保护。专家们提出建议:用文化线路的视野联合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将川盐古道打捆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动跨区域的线性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从目前来看,这些盐史遗产,已经初步具备了进入世遗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潜力。

编后

茶马古道很熟,川盐古道很陌生。其实它们都是古代交通运输要道,只是因为岁月变迁,逐渐隐没在今人的视线中。

这一次,相关方面希望川盐古道奔着世遗预备名单去,“志向”不可谓不大。道路是人类重要文化遗产,道路及其沿途设施往往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与文化景观。入选“世遗”的道路可谓寥寥,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也是经历了多年的准备,联合中亚各国一起,才在今年获此殊荣。

我认为,奔着这样大的目标去,保护好古道是第一位。这一次专家重走川盐古道,为我们带回了第一手的信息,让我们了解了这条古道的重要与样貌,但接下来如何保护与开发,尚无具体方案。其实,我们可以学习各国保护古道的法子,譬如日本是如何保护熊野古道的,并和相关省市携手,共同把这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守护好。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