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绝世天劫》、《天地大冲撞》等不少科幻题材的电影都以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为背景展开叙述。而如今,电影中的部分情节或许将要成为现实。本月7号晚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一颗名为2009ES的近地小行星掠过近地点。同月2号和7号,另外两颗近地小行星也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呼啸而过,在宇宙的空间维度上,它们与地球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那么细。
近年来,科学界频繁地对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发出预警。今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天文学研究人员朱迪特·里斯博士预测称:一颗巨型小行星将在2017年10月靠近地球,并撞击地球表面,它将给被撞区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之担忧?而针对这样可能性很小,但是威胁巨大的“天地大冲撞”,人类有可能防御吗?
在位于江苏淮安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控制室里,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研究员赵海斌坐在一台电脑边注视着屏幕,瞬间,一段白色的线条划过星空背景。它就是2009ES。“这个目标发现有几年了,但观测数据一直比较少,当时我们有点怀疑预报位置不会太准。现场发现这个目标跑的确实非常快。绝大多数小行星的运动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有限的曝光时间里它是个星点。但这个目标因为运行比较快,所以出来的是一个长条。”
这颗名为2009ES的小行星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巡天计划在2009年发现的。不仅‘个头’较大,还很有可能‘出轨’。这种变轨可能离地球越来越远,也有可能直接冲向地球。赵海斌介绍,同日还有两颗距离地月更近的小行星与我们擦身而过,其中,2016RB1距离地球之近,在宇宙的空间维度几乎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儿。“2009ES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大约是18倍的地月距离,但当天晚上还有另外一个源,确实很近,是在同步卫星轨道里。”
这么听起来,似乎我们刚刚在睡梦当中逃过一劫。当然,真实的情况还没有那么耸人听闻。太空小型天体与地球的碰撞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每秒钟都会有大量来自太空的微小颗粒冲进大气层。体积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大约1亿年一次,直径1公里以上的大约50万年一次,直径140米以上的5000年—1万年一次。这样极小概率、风险很高的事件,普通人还没有必要担忧,但在研究领域必须引起重视。
赵海斌坦言,对老百姓而言,日常生活中还谈不上担忧,应该说要引起重视,确实是会发生的而且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它是一个小概率但大风险的事情,更多引起重视应该是国家层面或者研究层面。
1994年,对于彗木相撞事件的预判和观测,让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天体相撞的巨大威力。我们也不断的在影视作品里虚拟感受着小行星撞地球可能带来的巨大威胁。在1998年经典科幻电影《天地大冲撞》中,曾出现过这样的情节,人类企图驾驶宇宙飞船登陆彗星,用核装置引爆或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以阻止这颗灾难之星的降临。那么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是否有能力防御小行星的“突然袭击”呢?
赵海斌指出,首先,要发现这些目标,跟踪监测它们,然后获得轨道评估危险系数。所谓防范,主要是在研究,技术演示层面上。2005年美国的深度撞击计划,其实做了一次空间演练,相当于用纸片撞了一下这个彗星。看看它的轨道偏移了多少。对未来近地小行星的防范有很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7号晚对2009ES的观测也能够证明目前人类对近地小行星预测精度已经较高。根据一系列的轨道根数,我国科研人员已经有能力对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精准预判。形象地说,它来之前我们就能知道它要走哪条路了。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