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曾经,我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意指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多、高校招生比例小,竞争极为激烈。与高考有关的记忆,也都是有苦有甜,有泪有笑。但是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高考招生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化、招生录取制度也更加科学化。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截至2016年,已经有河北、广东、湖北等15个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上海市率先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成为一个本科批次。而北京也将从明年起取消本科三批,同时,高考志愿填报和投档方式都将有所变化。
教育部表示,有关地方录取批次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没有出现因改革导致考生志愿满足率和高校投档满足率下降的情况。同时,改革的政策效应显现,打破了院校间因批次而设置的壁垒,既保护考生兴趣特长、坚定学科和专业方向,同时也促进高校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以办学特色吸引考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合并录取批次的最大意义在于,学校不再以批次论英雄。让每一所学校平等竞争,去关注学校本身的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接下来,所有学校全部在同时竞争,不再先录一本、再录二本。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志愿先考虑专业再考虑学校,是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和国内的情况不同,国外高校往往是自主招生,各自展示特色来吸引学生。在韩国高校工作的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观察员南黎明说,同样和中国一样有着国考传统的韩国,这两年来,大学录取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考定终身已成历史,依据学生平时成绩招生的比例在很多高校都超过70%。
南黎明介绍说,现在的韩国大学不规定高考分数线,高考是11月份,但从高考之前起,考生们开始拿着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记录,还有自己参加各种学校和社会活动,证明等资料,去报考的大学参加面试。如果面试通过,那基本上就是被录取了。高考作为国家的大考,当然是要参加的,但分数就没有那么重要。包括国立首尔大学在内的韩国大学们依据平时成绩招生的比例已超过70%,只有剩下20%左右的名额用来招那些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霸们。依靠平时成绩和表现的招生办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韩国中学和高中间的竞争,妈妈们反而更愿意让孩子去那些所谓不太好的高中就读,因为这样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比较容易靠前,对高考更加有利。相对来说,也减少了学生准备高考的学习压力,更加重视参加各种公益和发明创作活动,更容易被大学录取。
由于韩国正面临着生育率低、人口的锐减的趋势,因此韩国很多高校都倍感压力山大;努力提高综合学术水平、以专业优势吸引生源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
毕业于悉尼大学的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大学招生的积极劲儿从先下手为强的做派就可见一般。那么澳大利亚大学都会通过哪些方式展示自身实力、吸引学生来就读呢?
胡方介绍说,在经营自己吸引生源方面,中学生在没有高考前很久就开始了。几乎每个大学都会开设专门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对这个大学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大学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校园、访问实验室和图书馆,通过直接接触,获得对学校的了解。在招生宣传高峰期内,学校会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进行推广宣传。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都会特别注重自己最具特色的专业重点推广。不管是排名相对较高的大学,还是暂时排名低一些的大学,总会有一到两个特别好的拳头产品专业值得推广。大学并不一定会以整个学校的整体形象来打广告,反而在一些车站的广告栏、网络或广播中,以某个具体的特色专业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另外,澳大利亚大学非常注重校友关系的维系,很多行业的专业人员习惯在自己的名片或者email签名上,写上自己的专业学位以及毕业学校,帮助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外界扬名。
毕业于俄罗斯院校的张舜衡介绍,近几年俄罗斯高校一改苏联时期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招生宣传方式越来越接地气。由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制度的改革,录取优秀学生越多,高校获得政府财政拨款也就越多,大学之间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各出奇招拼优势,争取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名人效应、学术成就和高就业率是吸引眼球的方式。
张舜衡指出,由于俄罗斯并没有权威性的大学排名,自身学制和国际学制也有很大差异,故造成和其他国家大学没有可比性,各大国际性排行榜也几乎把俄罗斯给忽略了。对此,俄罗斯各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特色各出奇招。首先,名校一般采用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比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由彼得大帝创建,现任总统总理等无数社会名流几乎均毕业于子校。仅此一点,就吸引无数俄罗斯学生心之所向。其次,靠比赛奖项和荣誉做为宣传点。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及毕业生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和世界著名科学家称号等。最后,是高就业率。一些小而美的工科大学自然无法和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相比,但超高的就业率和定向培养的教学体制足够赢得务实的俄罗斯家长们的青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学科,从大一入学时,学生就直接和用人企业签定定向入职的高薪合同,这几乎成了高校招生的杀手锏。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