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信箱:
我去年在某医院做超声胃镜显示胃窦前壁见一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0.6X0.6cm,起源于黏膜下层,各层结构完整清楚。今年7月再次来到该医院复检,胃镜显示食管、胃底、胃体、胃角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肿物,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小弯有一隆起,大小约0.5X0.7cm,表面光滑,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低回声,回声稍不均。诊断为黏膜下隆起为异位胰腺可能性大。请问这种情况是不是需做内镜手术治疗?如果不做,以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
焦急的病人
解答: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主任医师
胃黏膜下隆起样病变泛指黏膜下组织的病变以及胃壁外脏器或肿瘤压迫所致的隆起。常见的疾病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曲张静脉、静脉瘤、类癌、异位胰腺、胃息肉、胃癌、胃淋巴瘤、脂肪瘤、外压性隆起等。各型病变性质与预后有一定差异,临床意义在于与早期胃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超声内镜检查尤其是微探头的超声内镜检查能对胃壁准确分层,根据隆起物与胃壁关系,可以明确鉴别是黏膜下肿瘤或源于黏膜的病灶与胃壁外压性脏器或肿瘤。但真正确诊需要临床病理学检查。
您在外院的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黏膜下隆起病变,表面黏膜光滑,活检也难以获得阳性结果。建议您可以尝试使用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明确诊断或治疗,该技术是在内镜下专用高频电刀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切割、剥离,有较广的适应证范围、较高的整块切除率,可达到对早期消化道肿瘤根治性切除。
您的来信说您的病变可能是异位胰腺,但就您提供的相关资料,未见有何临床证据。异位胰腺是先天发育时残留在胰腺外(多为消化道壁)的胰腺组织,发病率约为0.6%~13.7%,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比率约为5比1,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其中以胃窦为最好发部位,也被称为迷走胰或副胰。
如果您做进一步排查后真确诊为异位胰腺,确实应高度重视,及早确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异位胰腺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患者可出现腹痛、反酸、恶心、呕吐、消瘦等临床症状,甚至可以引起黏膜糜烂、出血、溃疡;不完全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由于异位胰腺可发生囊性变、坏死,引起黏膜脱垂甚至癌变,故主张异位胰腺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手术治疗。术中一般按常规会做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检查结果如有恶变倾向或恶变者,建议做根治性切除术。
(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胡琼珍)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