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永远铭记》热播 专家热议抗战剧创作要“真实”

时间:2016-09-06 16:33:14

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曾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历史永远铭记》热播荧屏。22日,诸多业内外专家汇集京城热议抗战剧制作,认为抗战剧创作要挖掘新角度,尊重历史,注重真实。

大型红色史实《历史永远铭记》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讲述了外国医生马海德在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他是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外国人。作为一名美国医学博士,1936年夏天经宋庆龄介绍,马海德来到陕西苏区进行医疗考察留在延安参加抗日战争,为受伤士兵提供医疗救助。作为一个外国人,马海德有三个中国梦,第一个赢取中国的妻子苏菲;第二中国抗战胜利取得伟大胜利;第三成为一个完全中国人。经历14年艰苦奋斗马海德终于实现中国梦,并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

该剧一经播出引起社会较大反响,22日《历史永远铭记》研讨会在京举行。

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拍摄地平均气温零下15度……《历史永远铭记》的制片人魏瑞敏娓娓道来拍摄历程。“但一路走来,马海德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他的大爱让人很感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协助中国了组建了皮肤性病研究所。他多次在中国的边远牧区进行考察,一生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把国外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引进国内,并为中国争取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援助……

魏瑞敏表示,希望马海德精神能够相传,通过讲述一个美国人实现中国梦,希望能引起国人新一轮对中国梦的思考。

提起创作经历,该剧的导演万盛华反复强调,“拍这种戏,第一个字就是要‘真’”。被誉为“红色导演”的万盛华,曾荣获飞天奖、金鹰奖,并多次拿下五个一工程奖。他表示,马海德非常值得人尊敬,中国取得抗战胜利非常不容易,拍摄一部好的抗战剧,一定要抱着真诚的心,演员一定要动真情,还要真实。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仲呈祥看来,《历史永远铭记》选取了一个很独特的视角,站在一个国外的知识分子投身抗战的角度,去表现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故事非常感人,也对今天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不管哪个国家人,只要站在正义一面,站在人类一面,站在和平一面就必胜了”,仲呈祥说。

仲呈祥表示,抗战题材的创作要走进历史生活,把生活当成创作源,才能真正打动人。不过他同时强调,也要提高受众的素养,不能一味迎合,否则只能让创作者的生产品味更低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同样认为,马海德的故事,挖掘了抗战题材的新角度,很多新的史料,将为今后影视文艺创作提供基础。他表示,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是表现战争本身、展示杀戮和残酷,更重要的是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战争。“要让战争题材,有更高的人文高度、和平高度和人性高度”。

“抗战胜利背后有无数牺牲的战士,要铭记这段历史”,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说。他认为,社会需要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去铭记中国人民赢取抗战胜利的伟大历程、去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何东平认为,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人性闪光点,重新审视革命英雄们精神世界的现实合理性,是实现影视剧作品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的重要契机。

作为医疗界的代表,中美集团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总裁郭华伟表示,该剧主人公马海德身上的医术仁心和敢于同疾病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值得所有医护人员学习。“要让马海德精神在医护工作者中发扬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