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开工建设。这所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新学校,由中粮万科负责修建,是其所开发的长阳半岛项目的配套学校。
借由 名校配名盘 的教育地产模式,近年来,北京许多名校接连跨区设立分校。一场名校间的地盘扩张竞赛正在北京如火如荼般上演。
据了解,过去一年中,人大附中、北京八中、景山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清华附小、府学小学等中小学名校都跨区办有分校,而且相继开学招生。名校 连锁 办学风生水起,正在悄悄改变北京中小学的教育版图。
清华附中朝阳布局
在这轮名校 连锁 办学潮中,北京市朝阳区近水楼台先得月,使区域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去年,北京东城区就有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北京二中、汇文中学等6所公立名校陆续进驻朝阳区,开办朝阳分校。截至目前,朝阳区引进的区外名校已达18所之多,其中不乏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CBD试验小学、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等顶尖级名校。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在去年9月1日举行第一届开学典礼。朝阳区和区教育督导室的领导参加了当天的开学典礼。该校由朝阳区教委引进,旨在建立一种全新的办学体制。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这将 促进首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
朝阳区近年来大力推行名校战略:2008年7月,引进湖北黄冈中学,成立华侨城黄冈中学;2009年10月,与福建一中合作,设立北京实验校区;2009年12月,与华中师范大学附中签约;2010年1月,与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签约 除这些外地名校,北京市内的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北京二中、汇文中学、清华附中等名校亦纷至沓来,在这个占北京市GDp1/4的财富新贵区安营扎寨,开办分校。
与人大附中、黄冈中学等新建配套学校的办校模式不同,本部位于海淀区的清华附中,应朝阳教委之邀,以承办一所原区级示范校的方式落户朝阳。
清华附中是教育部直属中学,主管单位为清华大学。数年前,朝阳区区长程连元找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达了希望清华附中跨区办校的愿望。此前,清华附中仅在深圳开办过一所分校,在北京并无分号,为表重视,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兼任朝阳学校的法人。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没有另辟地盘新建校舍,而是先后承办了朝阳区两所中学。2010年5月,他们承办原新源里中学,一年多后,又承办了原服装学院附中。 朝阳这几年引进学校很多,引进名校大多落户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小区。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常务校长秦洪明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采用承办原朝阳学校的模式并不多见。
相对于创办小区配套新学校,承办原有学校投入少、见效快。 如果给一块地,新办一个学校,建筑工期长,花费也大,起码要几个亿。 秦洪明说,这种模式很简单,由区政府跟清华大学领导见证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清华附中马上进驻,融合时间短、资金投入少、见效非常快。
目前,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在朝阳区一共拥有4个校区,占地80多亩,且都位于三环以内的黄金地段。
值得注意的是,继清华附中之后,清华大学管辖的清华附小也在此后进驻朝阳。从小学到中学,清华系的全程教育在朝阳悄悄完成布局。
名校集团化隐忧
类似清华附中跨区办学,凶猛扩张的北京公立名校为数不少。在北京名校集中的海淀与西城区,近年来由于生源竞争激烈,许多学校开始产生危机感,纷纷加入跨区办校的行列,向教育资源较弱但人口丰盈的区域扩张。
2005年后,在北京市政府鼓励 名校办分校 的政策刺激下,诸多中小学名校开始扩张版图,呈现出 教育集团化 趋势。去年9月1日,北京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在西城区教委的见证下,校长李明新宣布: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西城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也于当年成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涵括9所分校、1所合作校、4所友好校、1家联合美国公立大学,以及同北京中学名校成立的国际教育研究院等15所学校及机构。
在扩张过程中,这些 教育集团 开始越来越多地涉足经营领域,北京各名校的校长在教学之外,将个人精力更多地投入经营与改革。比如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力推 超常教育 与 早培班 等教育实验,被认为奠定了人大附中十年来辉煌的基础。而与人大附中隔街相望的北大附中便遭遇了改革瓶颈。北大附中校长王铮,2000年后赴深圳筹办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推行课改,却遭遇争议与阻力。2009年返回北大附中担任校长后,又开始实行走班制改革,至今效果亦不明显,步履维艰。
由于扩张的需要,北京众多名校特别注意人才储备,校长之下,出现了类似于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团队。在人大附中,副校长多达10余人,还有为数不少的校长助理。这些管理人才在本校负责日常管理,在开设分校后,则派出去独撑一面。颇具意味的是,按北京教委规定,公立学校校长需五年一轮换,但在近年名校权力扩张后,有些校长任期打破了五年限制,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在生源与教师引进上,拥有了更多的游走空间。他们不但可跨区招生,在老师培养上,也形成了一系列机制。在人大附中,外招的老师一开始先在本校锻炼,以代课为主,同时会去人大附中主办的仁华学校授课,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外派去分校挑大梁,形成 老带新 的循环机制。
管理人才的良好储备,被认为是北京名校竞争力的核心,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老师,导致学校管理层与教师队伍矛盾频发,尤其是涉及到学校合并问题时。清华附中每年向朝阳学校派出10余名老师,常务校长秦洪明坦言: 我们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实现教师合理性流动。学校二线管理和工勤人员出于自身利益不愿流动,而所需优秀教师又因为人事制度方面的严格规定,难以很快到位。 由于名校快速扩张,缺乏管理天赋、但业务优秀的教师往往难以向上晋升,也是矛盾爆发点之一。
尽管如此,北京各名校对名师的引进依旧不遗余力。但由于各地特级教师缺乏统一评选标准,教学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北京某中学名校曾引进山东地区一著名特级教师,开学没多久,该教师便与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产生了冲突,校长权衡利弊后,最后不得已撤换了该教师。
周边城区竞推名校战略
名校扩张背后是四方受益的利益结构:学校扩大了影响力,房地产商售出了地产,愿意花钱上学的家长找到了学校,政府部门则收获了政绩。故北京各区政府为引进名校,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以朝阳区为例,为引进一所名校,财政支出中专门安排了一笔分校与本部互动的经费,包括互动交流、交通、听课以及培训费用,每年在几十万元人民币上下。此外,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只要引进校提出要求,朝阳教委也都会尽力满足。
除资金和硬件上的支持,朝阳区还根据办学需要,向引进校配给进京教师名额,帮助校方解决招聘教师的北京户口。2011年,朝阳区给予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多个进京户籍名额,用于招聘外地优秀教师。
在针对引进优质资源校的管理战略上,朝阳区教委提出了 一校一策 的管理模式。所谓 一校一策 ,要求引进校提出完整的三年规划方案,朝阳区针对每个学校的定位和目标,给予相应的支持。
朝阳区是目前北京经济强区,其CBD和使馆区集中了众多央企和外企总部,GDp占到全北京的1/4,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朝阳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却始终落后于城市核心区和西部大学区。这使得众多定居朝阳区的新富阶层颇为尴尬。这些人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不辞辛苦跨区送孩子上学,生源流失亦变相导致发展经济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流失。解决教育的短板,成为朝阳区政府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北京其他区县因历史因素而造成的教育不均衡,亦困扰着北京的整体发展。尤其在城乡接合部,大量外来人口以及城市外迁人口的涌入,对城市教育冲击颇大。如何利用城市核心区的教育资源,确保城市高速扩张过程中教育不致成为发展瓶颈,北京周边区县亦有各自的考量。继朝阳之后,丰台、房山、大兴、通州等地都不遗余力引进名校,使北京各名校所开办的分校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不单北京,放眼全国,很多城市都从教育着手,把引进名校当做经济突围的战略选择。据北京方面教育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因资源致富的鄂尔多斯,正同北京某中学谈合作,请该校校长出面,为鄂尔多斯做全城教育规划。据悉,该项目涉及金额可能达到100多亿,如最终达成协议,很可能将改变鄂尔多斯教育面貌,将之打造为 中国的斯坦福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校长的某位兄长乃是中部某省副省级官员,他本人也颇受组织部门青睐,准备拔擢至教委主任,但被他拒绝。
名校扩张下的生源大战
名校纷纷入驻朝阳,改变了朝阳区的教育生态。此前,朝阳区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相对低落,许多本地学生纷纷选择赴外区上学,以致于朝阳区中小学能招到的应届入学学生越来越少。
在引进名校前,朝阳本土最好的中学是八十中和朝外中学。八十中接待过胡锦涛主席,这样的荣誉在北京并不多见;另一个获此殊荣的学校是人大附中。尽管名声远播、资源广泛,但是八十中近年却呈现出疲软状态 缺乏奋进野心,长期局促于朝阳一隅之地。
新源里中学原来是朝阳区重点发展的区级示范学校,清华附中承办前,初一新生只招到4个班,在名校生源大战中颓势尽显,大有无米下炊之虞。被清华附中承办后的第一年,学校招生数量即增加到了6个班,第二年再增加到8个班,招生名额不到200人,慕名而来的却达到2700多人;今年清华附中准备招12个班,截至3月初,招生工作还没开始,报名者已超过了2000人。
这些生源从哪里来?一方面是学籍本在朝阳、原来外流的学生,重新回流;另一方面,海淀、西城、东城等传统教育强区的孩子亦奔朝阳而来。在这些 新移民 眼里,清华附中本部门槛较高,朝阳学校相对好进,且能获得清华附中本部资源,择易而迁,亦不失为长策。
名校扩张改变了北京的教育版图,城区间为争夺生源展开的学籍大战愈演愈烈。每至升学时节,各校为了拉拢优秀学生,往往无视学籍限制。西城的顶尖名校看上海淀的学生,会直接对学生表示:不用管学籍了,来我们这里上学,我们给你另建一份;反之亦然。大学附中也能够通过内部 留学 机制,解决学籍限制,即在学生签约分校时,在学籍不动的情况下,允许优秀学生赴本部学习。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常务校长秦洪明直言,他们办学并不仅局限在朝阳区,而是放眼整个北京城,因为 朝阳区一届新生总共才4000多,而朝阳分校就要招几百学生 ,引进的名校多了,生源显然不够。对此,熟悉北京教育内情的人士透露: 一个学校想办起来,一开始就近招生,生源质量大多并不太好,需要付出很大成本,只有走运作学籍的道路,才能迅速见效。
按北京市教委的学籍规定,学生入学以居住地划分学籍,凭学籍入学,一般而言,各区间学籍不能转移。然而,随着名校跨区办学,地区教委为迎合名校的扩张需求,往往对学籍漏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籍跟着学校走,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隔离管制,原先那一套学籍制度已近于崩解。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本部在东城区的北京二中,在亦庄开发区建有分校,但是该校学籍却隶属于东城区;本部在西城区的师大二附中在海淀清河开了个国际分校,但是学籍却属于本部。
相比于北京名校的凶猛扩张,外地入京的名校显得不那么会 念经 。2008年被朝阳区引入的黄冈中学,其名声与北京四中齐名,落户朝阳华侨城后,虽然带来了优秀师资,但受限于政治资源不足,生源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致使华侨城黄冈中学当初一开张就遭遇 下马威 ,招生办门庭冷落,有时一天都无人问津,最后还是区教委紧急协调,才招到126个孩子。
在北京,政治资源跟名校扩张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西城区南部的北京小学,建校于1949年,是大陆惟一以 北京 命名的小学,为北京老牌名校。目前,除了本部,它还设有两所分校,分别为广外分校与计划今年9月开学的红山分校,其中红山分校的校长或将由从延安保育院化身而来的北京育才学校原教导主任担任。有关注北京教育的人士认为,北京小学此举,将大力推动北京南部教育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