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记者纪翔 四川达州台陈涛)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农村,盖新房子是件大事。但是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的费用,让盖新房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而城里人买房虽然贵,但好歹能按揭贷款,这让许多在农村盖不起房的贫困户艳羡不已。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创新扶贫理念,把原本只在城里流行的“按揭房”模式运用到村里,即由专业合作社出资建房,贫困户无息“按揭”,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逐年还款。这不仅改善了贫困户住房条件,还解决了合作社的用工难题,也给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顶着盛夏酷热,四川省宣汉县茶河镇圣水村63岁的贫困户向守艮,在自家新房的工地上,放线、挖地基,忙个不停。
2014年,村里的专合社为贫困户修建一期住房,向守艮因为首付资金短缺没能赶上。今年,早早就报名修建新房的他,提前凑好了首付款。
向守艮:修第一批时,我家庭因为一个病人拖累,没有两万块钱,当时没钱就没修。现在因为土地一年有一千多的土地转让费,另外在他们那里打工,50块钱一天,一年挣得到几千块钱,这就凑起了1万把块钱,另外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就凑起两万块。
为什么向守艮始终把2万块挂在嘴边?难道他盖一个房子只需要2万块?其实即使在圣水村,盖一个新房也要十万块左右。向守艮之所以一直把2万块挂在嘴边,就是因为现在他只需要2万块就能住新房,剩下的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分期还款,从前遥不可及的新房现在就在眼前。达州市宣汉县茶河镇圣水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春:
李长春:我们圣水村628户村民,95%土坯房,70%是危房,农民居住条件相当差,要靠农民修房子,十年都修不起。我们村支两委给业主做工作,让他们给农民修房子,农民靠给业主打工挣的工资、土地承包费,逐年抵扣建房款,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给农民出这个贷款的是当地的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与村里的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商议,按照小集中、大连片、就地就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打造的思路,由专业合作社按每平方米600元的价格,采用无息按揭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建好新房,农民首付2万元,余款靠给合作社打工和土地承包费逐年抵扣。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策:
王策:我们垫资以600块钱一平方给农民建房,不仅把房子主体建好,还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硬化院坝,建好微田园、化粪池等等。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在圣水村建起了新房,王策和他的伙伴们,拿出500多万元,首期修建了34栋房屋,解决了78户村民的住房问题。
向世万就是首期住进新房的村民之一,在缴纳了2万元的首付款后,去年春节前,他搬进了160多平方米的新家。
向世万:我这房子修房子花了9万多块,当时修房子的时候交了2万,剩余部分就在合作社打工,在那里做活路,挺轻巧的,割点草、施点肥。通过这一年多时间,已经还清了一万多,剩余部分我还是挺有信心的,准备把它早日还完。
向世万家的老房子,就在新房的旁边。他告诉我们,以前住在老房子里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屋子塌了,伤着家人,改善住房是他几十年的心愿。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如今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房子建好了,合作社拿什么来保证收回按揭款。王策告诉记者,合作社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水果基地2个,种植有红心猕猴桃、青脆李、脆红李等,每天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们可以用土地流转的费用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分期偿还。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策:
王策:安居才能乐业。我们合作社这样做不但解决农民安居的问题,也给合作社解除了无工可用、无钱可还的后患,贫困村民有房住,合作社用工有保障,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在圣水村,通过按揭房的模式,到今年年底,将有200多户村民搬进新居。这让许多远道而来参观的城里人也艳羡不已。
游客童瑶:圣水村在青山的环抱中,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洋楼错落有致、简洁美观,硬化的村道、社道、机耕道如同条条丝带,连接起家家户户、块块田园。村有产业、住有新房,手有票子,村民们正朝着梦想中的生活一步步迈进。
如今,圣水村的村民陆陆续续搬进新家,住上了好房子,并且通过在合作社干活,打工还款两不误,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当地政府开动脑筋,创新观念的建房新模式值得点赞。当下正值扶贫攻坚的深水期,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扶贫攻坚的新路子,希望圣水村的尝试能给其他地区带来可供借鉴的启示。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