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妇联驻贫困村诊“穷根” 助农妇“巧手”织希望

时间:2016-08-14 07:49:53

(崔琳 高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的学房村,地处山区腹地,是典型的偏远山区贫困村。长久以来,村子里大批妇女守着穷家过着清苦的日子,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改变什么。这一窘境直到甘肃省妇联干部驻村后,带来了“授人以渔”的理念和举措,方才有所好转。

2015年7月,甘肃省妇联安排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张立初到学房村挂职时,村中主干道还是狭窄的泥土路,一脚踩下去土能没过脚踝,汽车也无法驶入村委会。

张立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整个学房村以传统农业方式为主,农产品种类单一,创业技术匮乏;部分村民仍依靠10年前修建的水窖解决生活用水,基础设施欠账非常大。为此,她与村委会班子成员商定把引导村民树立致富观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中,并付诸实践。

近日,商发展。

图为学房村农妇正在编织桃核坐垫。 崔琳 摄

图为学房村农妇正在编织桃核坐垫。 崔琳 摄

自2015年,甘肃官方把妇女手工编织工作与“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紧密结合,将“陇原巧手”技能培训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下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培训10万“陇原巧手”,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妇联推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妇女通过掌握一技之长,灵活就业、脱贫增收。

在拓宽贫困农户的致富渠道方面,甘肃省妇联还为学房村争取了10万元的养殖项目,帮助20户贫困农户改建圈舍、每户引进良种母羊5只。现已完成圈舍改建,将于明年引进良种羊。同时争取到10万元帮助学房村成立扶贫互助协会,启动资金累计达到30万,为村民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此外,在了解到学房村自产胡麻、扁豆、玉米等无公害小杂粮都是简单卖给粮贩子,卖不出好价钱后,张立提议学房村成立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民自产自销当地农产品,同时从兰州设计了学房杂粮的标签、购买了包装袋,还主动当起了推销员,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助学房村销售胡麻油。截至目前,共销售胡麻油近1500斤,小杂粮200斤,累计销售额达1.8万元。

“通过一年的实践,妇联帮扶队有信心协调各界力量为学房村创出一片脱贫增收致富的新天地。”张立这样说。(完)

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