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认为蜡像和真人比例相当才逼真。朝方则要求要高大,最后金日成蜡像从1.73米真人身高做到1.89米。
朝鲜妙香山国际友谊馆,由中国艺术家制作的金日成蜡像(中国伟人蜡像馆供图/图)
北京宋庄,金正淑蜡像制作者之一贾文龙。 (南方周末记者张涛/图)
原标题: 这不是艺术品,这是领袖的化身 金将军的中国蜡像师
中国艺术家认为,蜡像和真人比例相当才会感觉逼真。朝方则要求一定要高大,最后金日成蜡像从1.73米的真人身高做到了1.89米。
朝鲜领导人赠给每个中国艺术家一块嵌着金日成头像的劳力士金表,还赠送每人一套日本音响和瓷器。
朝方要求蜡像不能平着放,工作人员着黑西装白手套,避免触碰领袖,运送蜡像的朝方火车,甚至提前试运行了一个来回。
朝方将授予章默雷 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但在中国国内伟人蜡像馆却停展了。艺术家们考虑商业转型,甚至准备做明星蜡像。
2010年6月的一天清晨,一个23人组成的旅行团乘火车从丹东出发,去朝鲜观光。团员以中国中老年人居多,还有3名西方人。中国人是朝鲜游的最大群体。
一个炎热的中午,旅游大巴开到距平壤东北170公里的妙香山国际友谊馆。馆内恒温20℃,湿度50%,陈设178个国家赠送给朝鲜领导人的22万件礼物。其中中国赠送的瓷器、挂毯、字画、象征远大前程的帆船,占据了很大空间,显示出中朝两国的特殊关系。梳着齐耳短发的朝方女导游说: 参观完中国同志赠送的礼品,需要至少8个小时。
接下来,她让众人系好衣服上所有的扣子,保持安静,去拜谒金日成蜡像, 蜡像也是你们中国赠送的 。
每个人脚上都套着深蓝色的鞋套,紧跟导游身后,在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上,悄无声息滑行,穿过迷宫式的庞大建筑,和一队队朴素安静的朝鲜观众擦肩而过。
一名穿着素色民族长裙的女士,推开镶嵌着金黄色铜饰的巨大木门,里面散射出火山喷发特有的光芒。大厅中央,金日成蜡像置身精心设计的暖色光束中。蜡像的背景是彩色山水画,脚下是鲜艳的金达莱花。
这是金日成晚年的标志形象:身材魁梧,三件套西装,胸腹微微前挺,两手背在身后,笑容满面,黑白相间的头发梳向脑后,金丝眼镜,甚至脸颊上的暗斑都隐约可见,宛若重生。
习惯大声说笑的中国游客变得缄默不语。导游带领中国人向领袖行礼: 向我们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鞠躬。 只是一鞠躬。事后她解释,对待亡人才是三鞠躬,而朝鲜人民认为金日成主席永生。
这尊栩栩如生的蜡像,以及朝鲜人民对领袖的尊崇,感染了在场的中国人。从友谊馆出来时,来自深圳的商人张先生说: 这种感情是真挚的。
在社会主义朝鲜,制作这些伟大领袖蜡像的,则是数位中国人。
伟人蜡像馆是讲政治的
在章默雷看来,西方无视中国的文化。 做的中国领导人蜡像根本不像,就是丑化我们中国人。
章默雷身材魁梧,络腮胡须,声音洪亮。名片印着 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 。金日成蜡像就是他领导的团队制作的。 不光金日成蜡像,金正日蜡像,以及金正日的母亲金正淑蜡像,也是我们制作并送给朝鲜的。 2014年春节,站在北京建国门的办公室,他回忆与朝鲜近20年的交往。
起初,章默雷努力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记录1949年后的中国,他认为蜡像是最合适的艺术形式,可以让伟人穿越时空来到今天。1993年他们获准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建立一个伟人蜡像馆,制作了10尊蜡像,包括、、、朱德、刘少奇、孙中山、宋庆龄、江泽民、鲁迅、雷锋。
尔宝瑞是伟人蜡像馆的首席蜡像师,退休前是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具有娴熟的写实功底。他说 杜莎夫人蜡像馆也不能刻画好人的毛孔 ,而他可以用蜡制造人体的肌理效果,刻画毛细血管的微凸,用毛笔渲染出肤色变化甚至老年斑。他称之为 超级写实艺术 。
章默雷认为中国伟人蜡像馆的出现,有效抵御了以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侵略。 杜莎夫人蜡像特别无视中国的文化,做的中国领导人蜡像根本不像,就是丑化我们中国人。而伟人蜡像馆是讲政治的。
蜡像馆从建成到开馆,历经了6年的高层审批,获准在1999年开展。他感叹, 蜡像馆每增加一个人,都需要经过高层审批。为了政治,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
和朝鲜人的合作始于1994年,伟人蜡像馆预展期间,朝鲜前驻华大使朱昌俊参观时对章默雷讲:朝鲜人民也十分想念领袖。如果我们有金日成同志的蜡像就好了。章默雷答应帮忙,写了一封申请赠送蜡像的信件,托朱大使转交给金正日, 金正日说很高兴,感谢 。
章默雷认为接着做西方领袖蜡像不妥,而中朝具有亲密关系,朝鲜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很快中国方面也批示同意。
再高大点儿
迎接和参观的上千名朝鲜党政军干部在金日成蜡像前激动得无法自已, 哭声像大海一样 。
蜡像泥稿由曾为十大元帅塑像的程允贤完成,尔宝瑞负责翻制蜡像。这就是后来摆放在妙香山友谊馆的金日成蜡像。
金日成在朝鲜至高无上,是永远的主席,朝鲜方面要求蜡像一定要高大。中国艺术家则认为,蜡像和真人比例相当,才会感觉逼真(据史料记载,金日成身高约173cm),章默雷希望蜡像做到1.8米,朝鲜方面不同意,中方认为最高做到1.85米,朝方要求再高,最后做到1.89米。
程允贤早些年去世。坐在天津一家餐厅,尔宝瑞回忆说,他翻制蜡像时发现初稿有些细节需完善,但是被告知程允贤的泥稿得到了当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批准,不允许任何改动。
1996年,金日成逝世2周年时,蜡像由专列送往朝鲜,章默雷随行,程允贤和尔宝瑞也受邀访问平壤。专列进入朝鲜后每站必停,地方领导人都要上车来为蜡像献花圈和鞠躬。迎接和参观的上千名朝鲜党政军干部在蜡像前激动得无法自已, 哭声像大海一样 ,章默雷说, 我们也跟着哭,你不哭也不行。我们真的是感动,因为我们的作品让这么多人感动 。
朝鲜慷慨褒奖了中国艺术家的付出。尔宝瑞称,当时一位朝鲜领导人赠给每人一块在瑞士定制的劳力士金表,表盘上嵌着金日成头像。一块价值约50万元人民币,据说朝鲜只做了100块。还赠送每人一套日本音响和瓷器。
一天,朝鲜方面通知,金正日同志要接见中国艺术家。他们从中午开始等待,时间改到了下午,等到下午又改在晚上,一直待命接近凌晨,朝鲜同志告知,金正日刚从外地赶回平壤,舟车劳累,会见因此取消。
尔宝瑞展示在朝鲜参加活动时拍的照片。照片中的活动致辞人是黄长烨,当时是主管意识形态宣传的中央书记。1992年中韩建交后直至去世,金日成没有再出访中国。外界解读,中国赠送金日成蜡像预示关系回暖。黄长烨在讲话中表示朝鲜和中国友好关系不改变。
金日成蜡像成为尔宝瑞创作中非常奇特的一次经历。尔宝瑞受到了朝方挽留,许诺可以安排全家在朝鲜生活。朝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貌,既承袭了前苏联体量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广场文化,还制造出风格明快的宣传画、标语,及伟人蜡像。但是尔宝瑞谢绝了。
朝鲜客人
朝鲜艺术家连一道衣褶的走向都要不厌其烦去请示修改。 过去我们制作毛主席像也是这么严谨,现在已经没人这么做了。 贾文龙说。
金日成蜡像的成功鼓舞了章默雷。在平壤,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劳动党一名高级干部走到蜡像前,对章默雷说:如果母亲的蜡像和将军的蜡像在一起就好了。干部说的母亲,指的是金正日之母金正淑。
2011年,章默雷写信给金正日,希望按照东方的家庭观,在2012年金日成诞辰百年时为金正淑及金正日各制作一尊蜡像, 假若给三个将军制作的蜡像陈列在一起,一定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他在信中写道。
不久朝鲜大使向章默雷转达了金正日的指示,最高领导人首先表示感谢, 很高兴你们的提议,但是不要做我的像,请把母亲的像做好吧 。他显示了对长辈东方式的尊敬, 我不能跟将军(金日成)比,将军出现的场合,我是不宜出现的 。
接手金正淑蜡像任务的是贾文龙,一个更年轻的蜡像师。他动手能力强,曾经在广受欢迎的电影《画皮》中出任道具,为周迅制作了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面具。
贾文龙的工作室在宋庄,这里是一个艺术气息糅杂的村落,既有不得志的北漂画家,也出现了拍卖价格超千万的画家新富。贾文龙是个身材结实、热情的东北人,曾经在上海帮香港客户制作耶稣和门徒的蜡像。工作室铁门上画着毛泽东像和八卦图案。工作室里摆着毛泽东、查韦斯、贝克汉姆的蜡像。
尔宝瑞的蜡像追求写实的极致,纤毫毕现。贾文龙当时面临的困难则是,金正淑去世较早,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图像资料,他能见到的只是朝方提供的宣传图片,都经过了修版和美化。
朝鲜重视这次创作。2011年春天,两名朝鲜专家携着相关资料来到宋庄,协助贾文龙制作,同时对金正淑的形象把关。朝鲜提供的方案是把金正淑塑造成一名抗日女将领。
两人一个姓白,是朝鲜的人民艺术家。另一个姓申,是万寿台创作社的一个局长,部长级。这个久负盛名的创作社领导着两千多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朝鲜艺术家,生产各种领袖像和宣传画。
朝鲜客人加上翻译三人住在不远的生态园宾馆。早上9点准时出现在工作室,一起工作到中午。朝鲜人回宾馆吃中饭小睡,一般下午会通过翻译带来修改意见,让贾文龙继续修改。每天如此,前后待了7个多月。
朝鲜客人朴实无华,老艺术家亲自上手修改泥稿,给贾文龙留下了很好印象。偶尔,贾文龙请朝鲜人一起喝盅小酒。看到白先生患感冒,他买来药,让老爷子颇感动。朝鲜人对中国都很了解,零星听说白先生年轻时在中国东北生活过,会说有限几句中国话,现在也忘干净了,因此他们几乎没有交流。
朝鲜人的纪律性和组织观念让贾文龙印象深刻。蜡像衣服的长短也需要反复讨论、请示。甚至一道衣褶的走向,都需要不厌其烦去请示修改。这座蜡像的工作量是普通蜡像的数倍。贾文龙说, 我欣赏这种严谨。过去我们制作毛主席像也是这么严谨,现在已经没人这么做了。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两位老人都要从各个角度拍摄足够多的照片,通过大使馆传回国内。在等待中,贾文龙认为最终的审查意见来自金正日。只有领袖同意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专家自己无法拿主意。
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朝鲜艺术家身上得到了自觉的体现。朝鲜人从来不谈论政治,贾文龙保持着这种默契。只是在7个月的合作结束时,他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希望互留电话保持联络,老艺术家婉拒了,他们未经许可不能把电话告诉外国人,只是说,可以写信。贾文龙至今对他们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
最终,金正淑蜡像的形象是短发、军服、马靴、腰别手枪、左手无名指上戴一枚金戒。衣料是贾文龙定做的,手枪是在潘家园买的道具。金正淑蜡像最终摆放在金达莱花盛开的背景中,看上去和金日成蜡像形成了呼应。
金正日给予蜡像极高评价。在他执政期间,金正淑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中国人的工作锦上添花。2011年12月24日,金正淑94周年诞辰时,朝中社发表文章称,金正淑诞辰和金日成与金正日的诞辰一样,是朝鲜民族的最大节日,文章同时称,誓死捍卫领袖精神是金正淑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全军全国人民应该继承这一精神,为继承完成主体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2011年12月16日金正淑蜡像在北京举行交接仪式,17日金正日突然病逝。几天后,新领导人金正恩冒着风雪扶灵的画面传遍世界。
在平壤,金基南出席的迎接仪式上,章默雷致辞说: 很遗憾,金正日同志没能看到金正淑母亲就不幸去世,其实在创作中我们也一直等待这一天,等待金正日同志看到母亲发自内心的笑容及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