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帮”在美国政坛能量有多大:历届政府的“标准配置”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梁燕 唐钰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王会聪】“尽管美国民粹主义浪潮汹涌澎湃,但2017年的高盛集团仍将深深扎根于美国政府,甚至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华盛顿观察家报》语)——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高盛掌门人西德尼·温伯格担任战时生产委员会助理主席,这位“华尔街先生”由此为高盛开启了一项传统——担任公职。“这是一个以投行为幌子的政治组织,他们与政府高官坐在一起……是华尔街上最具政治性的企业。”美国评估机构“机制性风险分析”负责人华伦曾给出这样的评价。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盛系在华盛顿沉寂了一段时间。如今,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高盛政府”强势回归,即使候任总统曾拿出希拉里与高盛总裁握手的照片大批特批。
“安插高管”,不寻常的传统
迪娜·鲍威尔,44岁,一位埃及军官的女儿,高盛高管,负责开展多项慈善项目。很快,她将离开该公司,在特朗普领导的白宫里担任经济顾问。大约20年前,当候任副总统彭斯是众议员时,鲍威尔在国会工作。小布什政府期间,她在美国国务院和白宫任职,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关系密切。
与鲍威尔“关系密切”的还有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恩,后者如今也被特朗普纳入麾下,执掌权力十分大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另外,鲍威尔此前一直为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提供经济建议。美国《纽约时报》称,最近,她与伊万卡就政府交接问题进行了密切对话。
“高盛集团具有一种不寻常的传统——将其大量高管安插到政府和准政府机构内任职。”现在,鲍威尔成为美国《滚石》杂志专栏作家马特·泰伊比笔下这项传统的最新例证。随着她步入白宫,特朗普政府的“高盛系名单”越来越长:曾在高盛工作17年之久的努钦被提名为财政部长;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师和高级顾问班农曾在高盛从事兼并和收购业务;前高盛雇员安东尼·斯卡拉穆奇为总统班子成员。另外,被任命为美国证监会主席的杰·克莱顿作为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律师,曾经代表高盛出过庭。
“来自‘高盛政府’的家伙们”,《纽约时报》以此为题列出长长的名单。1993年,担任高盛联席董事长的罗伯特·鲁宾在克林顿政府执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那时,他已在高盛工作了1/4世纪。两年后,鲁宾被克林顿任命为美国财长。据称,他在赴华盛顿前向数百名高盛客户发送告别信称,“期待在新的职责范围内与你合作”。
小布什政府时期,高盛高管约书亚·博尔顿任白宫幕僚长,不仅如此,他帮助政府聘请了保尔森。后者在高盛担任8年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于2006年至2009年任美国财政部长。为应对金融危机,保尔森起用众多高盛前高管,这也是小布什政府被认为是“高盛政府权力巅峰”的原因。与保尔森同时在高盛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的乔恩·科尔辛,曾是参议员和新泽西州州长。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奥巴马执掌白宫期间,民主党内走进步路线的政治家将高盛为首的华尔街大公司当做攻击目标,民主党参议员桑德斯和伊丽莎白·沃伦都在竭力阻止金融业高管担任监管职位。桑德斯私下曾将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芬视为华尔街的贪婪“典型”,批评他“在摧毁经济后”获得“丰厚”报酬。奥巴马两个任期内,高盛系及其他华尔街巨头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处于低潮。即便如此,美联储的12个地区银行中,与高盛有关的行长有4人;在美国媒体报道中,与高盛有关的奥巴马白宫团队成员至少有7人。
“从高盛传奇掌门人温伯格开始,他们一直是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的‘标准配置’”,《纽约时报》评论说,即便是在“高盛血统”似乎被打上“有罪”标签的奥巴马政府内,高盛前合伙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根斯勒也因振兴这个“奄奄一息”的机构而受到称赞。如果希拉里在这次选举中获胜,他还有可能担任财政部长。
高盛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力不仅靠“安插高管”。美国《赫芬顿邮报》2009年的一篇报道说,该投资银行员工为奥巴马参加大选捐献至少98万美元,超过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高盛还有30多位当注册说客工作的前政府官员。
擅长工作的“吸血鬼”?
英国《金融时报》称,1869年起家的高盛从一家不起眼的商业票据经纪公司,费尽艰辛进入金融和政治权力中心。该公司说服政客和监管机构:凡是有利于高盛的,同样有利于美国经济。
这样的“努力”确实收到实际的效果。《滚石》杂志专栏作家马特·泰伊比撰文说,2007年11月,汹涌而至的狂潮开始毁灭华尔街。次贷市场崩溃,大量美国投行随之破产倒闭。仅在一年内,历史悠久的5大投行中的3家——贝尔斯登、美林和雷曼兄弟——垮台。但仍有一家投行成为例外:高盛。文章称,高盛或许本应在2007至2008年破产。但2008年9月,两个鲜被提及的政府“福利”措施拯救了它。一是紧急给予高盛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地位。“你曾看到高盛分行或高盛ATM机吗?或许没有,因为它并非商业银行,但在2008年9月21日美国政府却允许高盛自称商业银行。此举使高盛从美联储获得海量救命资金。另一个关键举动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禁止做空金融股。”“高盛操纵美国经济?看来的确如此。”《金融时报》2008年9月报道称,美国政府任凭雷曼等投资银行倒闭,对高盛却施以援手。
“高盛在美国政坛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贡献了一些人,这些人显著发挥作用的地方毫无疑问是财政部;其次,高盛能影响一些政府官员思维以及政府政策。”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17日对《环球时报》这样总结。他表示,高盛拥有不为人知的广大人脉。美国政坛拥有一个封闭的“圈子文化”,“如果你在这个圈子里得到高盛的帮忙,处理事情可能就事半功倍。高盛的‘圈子文化’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
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让高盛饱受争议。“这家世界上最强大的投行是一只被缠绕在仁慈面孔上的庞大吸血鬼乌贼,残忍地将其吸血漏斗强行塞入任何闻起来像钱的东西。”《滚石》杂志称,政府内的银行家只为银行而非公众服务,“他们不应该担任负责制定金融政策的要职”。在《华盛顿邮报》一篇有关鲍威尔被选为白宫顾问的报道下,一名读者留言说:“著名银行?应该是黑暗势力冷冻器吧。”
不过,支持者认为高盛系或许“冷血”,但他们擅长工作。《滚石》杂志文章坦言,没有人会否认努钦与柯恩都极具学识且富有成就。“无论你们从个人角度如何看待这些人,只要是愚蠢、懒惰或不专业的人,都不可能成为高盛合伙人并侥幸生存”,曾参与高盛关于中小企业项目的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如是说。
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说,与政客、公务员、学者或其他背景的人士相比,银行家可能更了解商业和市场。“平复金融市场情绪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任命一长串高盛人士。”华尔街前银行家、《金钱和权力:高盛如何统治世界》一书的作者威廉·柯汗说。曾在小布什政府财政部任助理部长的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瓦格尔表示:“一些能使你擅长银行业的技能,同样也能使你擅长公职”,尤其是在打造人际关系方面。
转向公职,“DNA的一部分”
高盛CEO布兰克芬曾就高盛对华盛顿有不正当影响力说法进行辩解,“失去一些同事让我痛苦。有关他们将照顾我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恰恰相反,他们拼命避免这么做”。如果真是如此,30岁成为高盛当时最年轻的合伙人的根斯勒或许是一个例证。两名参议员曾因为他与华尔街关系密切而试图阻止他担任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但当他离任时,已经对华尔街大银行展开创纪录的调查。
“为何如此‘不成比例’的众多优秀人士来自一家银行?”《纽约时报》说,高盛很难算得上唯一的大银行,其雇员人数约为3.3万,而摩根大通的员工人数几倍于此。对于该问题,许多人指向高盛的独特文化:长期将公共服务和慈善事业视为其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布隆伯格表示,高盛“擅长培养极具才华又有宝贵经验的人才,而且他们具有一种为担任公职而离职的文化和悠久传统。该企业鼓励他们这么做”。文章说,柯恩看来是个例证:在高盛工作26年并在近来担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后,他就寻求与特朗普接触。
高盛前副总裁、《高盛:成功文化》一书的作者里莎·埃迪里奇回忆她采访曾担任高盛联席首席执行官的科尔辛时说,高盛一贯敬重公职人员,“一旦你达到商界顶点,你还要干什么?(担任公职)这是DNA的一部分”。布兰克芬表示,公共服务已深深植根于高盛的企业文化之中。“当我在1988年成为合伙人时,你就被期待(用心)经营你的职业生涯。你去世时的悼词有关高盛的内容不应该超过3段。大多数人在48岁或50岁离开。那时你已经挣到足够多的钱,你将被期待转向慈善或政府服务。”布兰克芬说,这种文化灌输从招聘时就已开始,“我们往往录用极具公共服务意识的人才,我们想要有趣、拥有多种兴趣且人们愿意与他交往的人才。他应该是参加一门实验课或阅读莎士比亚著作的人,而不是一台人力计算器。”
这样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现在的高盛。宋国友认为,如今,高盛越来越成为华尔街的代表,其他投行难以与之匹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的经济和政策要看华尔街,华尔街的立场和倾向要看高盛的判断和选择”。
许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