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首届恭城竹狸烹饪大赛”上,各家餐厅、酒楼、农家乐的参赛大厨们制作的红焖竹狸。 聂梦娴 摄
图为评委们正在对“首届恭城竹狸烹饪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品评。 聂梦娴 摄
图为厨师们正在烹饪红焖竹狸。 聂梦娴 摄
桂林11月16日电(杨陈 聂梦娴)“海味有鲍鱼,山味有竹狸”。作为第十届桂林恭城月柿节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16日,“首届恭城竹狸烹饪大赛”在华南最大的竹狸养殖基地——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举行。
长久以来,恭城县凭借着历史悠久的文庙、武庙及红岩村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又因与广东地区距离近,交通便利,尤其受到当地游客的亲睐,有广东“后花园”之称,饮食习惯也深受粤菜影响。在恭城,不仅有远近闻名的月柿、油茶,各种美味点心,如今恭城瑶民家中的私房菜竹狸,也开始登上大台面,成了游客到此的必尝美食之一。
16日一大早,各家餐厅、酒楼、农家乐的参赛大厨们就聚集在县城的文武广场,锅碗瓢盆、各色调料、配菜一字排开,架势十足。选手们以当地养殖的食用竹狸为原料,现场烹饪红焖竹狸、红扣竹狸、竹狸煲汤。锅中冒出的腾腾热气挡不住摄影发烧友的热情,全场浓郁飘散的香气更是吸引了不少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的驻足。
“这是恭城第一次举办竹狸烹饪大赛,目的是为了展示恭城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壮大竹狸养殖业,宣传推广恭城的饮食文化。”恭城县副县长叶勇说。
竹狸不但是餐桌上的美味,其内脏器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皮、毛、须的加工挖掘潜力也很大。其肉质内含有的丰富胶原蛋白,还可提炼为高级美容产品和滋补营养品。因此,竹狸加工新型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市场每年可消费竹狸3000万只,而全国生产能力只有500万只,缺口相当大,是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为抓住这一有利商机,拥有丰富竹狸养殖经验的恭城瑶民闯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新路子,实行“分养联销”,降低养殖风险的同时,也让养殖户们走上了增收致富道路。目前,恭城竹狸饲养户达2000多户,饲养总量达50万只左右,年创产值4000万元以上。当地的竹狸种苗不仅畅销广西区内各地,还远销云南、贵州、广东、湖南、四川、重庆、浙江、福建、江西、江苏等省。
叶勇表示,下一步,恭城这个华南地区最大的竹狸养殖基地在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当地县委政府还将加大对竹狸加工产业的招商力度,提升竹狸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