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第一个工作日,是上海市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首日,浦东新区不动产交易登记大厅成了浦东人气较旺的政务大厅。上午10时,二楼大厅和三楼大厅仅排队领号的人群就已经将整个楼面占满。门外的烟蒂多得下不去脚。大楼外,房地产中介模样的年轻人叼着香烟,一边聊天一边感慨挣钱不易。一名中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从早上5时就开始排队,“估计上午能办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今天是上海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第一天。人们言谈中透出的关注点不是《不动产权证书》,而是一段段买房“血泪史”。
张先生是上海人,在北京工作,一早就赶到了登记大厅,为自己在上海新买的一套外环外住房办手续,“去年三四月份(每平方米)两万(元)买的,现在3.5万(元)还买不到”。他说:“每当我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我就上网看看房价,整个人都会好了。”
在大厅里,排队的人们闲来无事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安慰语是“还好,总算买到了”。
“最严限购新政”过后房价还在涨
孙女士与丈夫两人接力来排队。丈夫7时15分先来领号,排到142号,她9时左右过来“接班”,夫妻二人先后在二楼和三楼排队领号。孙女士告诉记者,今天排完队,自己还要再来房地产交易中心两次,“程序反正很麻烦、很遭罪,但心情不错。房子从2014年(每平方米)5万(元)涨到了8万(元),买到就是赚到。”
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2014年时,以低于市场价10万元左右的价格出手了一套老房子,背上贷款,买了现在的新房,“为了孩子上学。实在没办法,只能先卖再买”。
当时,孙女士的遭遇堪称“惊心动魄”——老房子一直不好出手,眼看着新房却在以每周10万元、20万元的涨幅往上飙价。“要不是为了孩子读书,我真不买了。”孙女士庆幸自己当时一狠心低价抛了旧房、高价购入新房,因为现在看来,这套新房买得“太值了”。
一路高歌猛进的上海房价,令上海的年轻人“又爱又恨”。一名在交易中心当场与房东进行交易的年轻人,一边向中介吐槽房子“像神经病一样涨”,一边利索地向房东的银行卡上转账了100多万元首付款。
今年3月25日,上海房价“疯涨”阶段,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限购新政。外地人购房所需的社保缴纳期限从两年提高至5年,购买二套房需缴纳的首付款提高到7成。
新政一出,4月、5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出现腰斩。但6月份,形势又变了。上海易居研究院在出具“4月上海楼市明显降温,房价将进入调整阶段”报告一个多月后,马上又发布报告称“上半年上海土地成交价创新高,6月新房和二手房小幅回暖”。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上海土地成交均价1410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5.4%,土地成交价格创历史新高;纯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3664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7.4%;二手房6月成交面积225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5.7%,同比减少22.4%。
也就是说,最严限购新政仅在4月、5月两个月内产生了较好的“缩量”效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上海二手房价格指数从2015年5月到2016年6月呈现陡峭上升态势,其中2016年2月至3月、3月至4月、4月至5月呈现接近垂直的上涨路线。
“上海特色”买房故事:踏空一轮,步步踏空
伴随着陡峭的曲线,“踏空”这个形容股市买家错过一波上涨行情的名词,如今被上海的年轻人结结实实地用了房地产市场上。
随着一波又一波楼市上涨行情,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最悲哀的,不是高价买了套房,也不是支付了高达2%~2.5%的中介费,而是卖掉一套房却没买上另一套房。
在浦东新区不动产交易登记大厅办理卖房手续的田先生,直到今天,仍在为此前想要购买他的房产的一对江西籍青年惋惜不已。
今年3月,这对江西小情侣在父母的资助下,决定购买田先生位于上海曹路镇(处于上海中环外、外环内)的一套两居室住宅。当时的售价是205万元。支付了定金后,这对年轻人“反悔了”。
根据3月25日出台的限购新政,小两口在上海缴纳社保的期限超过2年却没满5年,不再具有购房资格。“当时我心里也慌,怕房价要跌。”然而,两个月后,房价朝着连田先生也看不懂的方向去了,5月份,这套房产以270万元,较原价多了65万元、高出31%的价格售出。
拿了钱的田先生也不敢把钱留在手里,而是转战上海崇明、江苏启东等地继续购房,“房子可能还会涨”。现在他觉得自己卖亏了。中介告诉他,这套房子现在的市价是300万元出头。
俞先生自称是一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人,他来上海工作十多年,始终没把房子放在心上,“男人最主要的是做事业嘛,买一个小房子还不如买个房车。”但最近,看着房价节节攀升,他忍不住了。
一摸口袋,他的钱只够在距离上海20分钟高铁车程的浙江嘉善县买房。这一次,他没有因为开发商临时涨价每平方米3000元而“气不过”,也没有因为售楼小姐说话牛气而变卦,而是果断以每平方米9000元的价格买下了嘉善的一套房子。
这些年来,他遇到过定金交付第二天临时抬价的房东,见过只要首付3万元的好房子,也遇到过愿意一口价22万元把房子卖他的爽快人。但每一次机会,他都错过了,“从没想过,有一天上海的房价会那么高”。
如今,俞先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接到嘉善中介打来的电话。从中介口中他得知,今年年初售价每平方米6000元、他买房时飙升到9000元每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已经超过11000元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得意地长舒一口气:“还好这次没踏空。以后回老家,把这套房子一卖,应该能过好日子了。”
李先生是上海一家琴行的吉他老师,买了一套一居室的公寓房。而在3个多月前,同样一笔钱,他的目标是两室一厅。
李先生的要求不算过分,从今年5月开始看房,他就瞄准了上海郊区的3处房源,一处位于嘉定,一处在松江,还有一处在闵行。从两室一厅“缩水”到一居室,他告诉记者,自己吃了中介的亏。
5月份时,李先生几乎就能买到嘉定的两室一厅了。临到付款前,房东和中介告诉他,涨价了。这种临时涨价的行为,最令人“气不过”,“现在缓过神来想想,其实涨就涨吧,房价涨得更快”。
7月份,又有一套划算的两室一厅摆在李先生面前。这套房源在7月底时报价还不过180万元,但到了8月初,房东调价到了220万元。
从5月拖到8月,李先生全家人“心态都不好了”,他们匆匆在闵行莘庄地区购买了一套距地铁站较近的一居室,这一次,没有讨价还价,房东说多少就给多少,“再不买,真的要买不起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次买房,李先生冒了极大的风险。这套房子,并不在他或者他父母、妻儿的名下,而是在一个有上海户籍的远房亲戚名下。因为,李先生一家都不具有在沪购房的资格,社保缴得年限不够。
李先生说,自己打算过两三年,等满足社保缴费期限了,再找亲戚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卖了房,“逃离”上海
郑先生自认为是个理智的人,他的一套位于浦东唐镇的房子在今年5月卖出了470万元的高价。最近,过户前夕,他频繁接到中介的电话,今天告诉他房子已经卖到490万元了,明天告诉他,有人挂出520万元、530万元了。
“我不相信。你说5月份到现在涨个10万元、20万元是可以的,涨个四五十万元,我不信。”郑先生认为自己这次成功实现了“高抛”。这470万元,他打算用七八十万元在厦门老家的宅基地重建房屋,再花300万元在集美盖两层楼的商铺出租,剩下100万元留给自己作为养老、看病的基金。
实际上,郑先生今年刚满34岁,离养老还很远。“这房价这么涨法,我觉得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对个人的发展都没有好处。还是离开算了。”
像郑先生这样在房价高压下,选择“高位解套”的年轻人还有不少。
《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的一组数据令人惊异——2015年年末,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14.77万人,同比下降1.5%,其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这是上海15年来首次出现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
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2016年4月对30个省(区、市)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北京、上海两地房价收入比全国最高,分别为是14.5和14。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这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但其合理范围却没有严格界定,各国数值最高的为30,最低为0.8。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房价泡沫区。
住建部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此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称:“未来那么高价位能不能卖掉,无论是开发商自己还是专家,都不敢确定。”
一位在2010年来到上海追梦的年轻人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一直想凭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站稳脚跟。但是,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好像始终跟不上房价变化的步伐。(王烨捷)许昌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