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大案——两淮盐引案引出了官商勾结的清盛期社会百态。不久前在央视八套播出的《大清盐商》开篇于乾隆四十一年,两淮盐业鼎盛,朝廷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自扬州。西南前线告急,乾隆突然召见两淮盐政尹如海,意在从两淮盐商处筹集军饷,尹如海在面圣前夕离奇自杀。 《大清盐商》一开场就将盐业之利大、官商结合之紧密点了出来。
中国的官盐制自春秋时期的齐国就开始,而清朝的盐商是世袭制,同时盐商也是朝廷的钱袋子,盐引案就是乾隆的钱袋子里的钱被亏空引发的一系列震动朝廷的反腐大案。 《大清盐商》的编剧李向民谈起自己创作的初衷时说,盐商这样的垄断大商人对地方上和全国的政治影响非常之大,通过讲扬州盐商和政商关系,可以看到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他说:“如果只从家族史和个人传奇来写,观众看得太多了,如《乔家大院》《大宅门》 《闯关东》 ,而且世袭的扬州盐商个人奋斗不如其他商人,从这个角度写没有新意。 ”所以,他选取了一个横截面讲中国的商人和朝廷,以及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这部剧的成功之处是既描写了生活现象,又写出了生活现象背后的时代精神。“写出了官商之间的关系,盐商之间的关系,官商与皇帝和朝廷之间以及官商群体、众多的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开阔的社会生活的断面。 ”他说。
真实的两淮盐引案案发于乾隆三十三年,电视剧把它移到了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将康乾盛世的顶峰与美国独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瓦特展示他的蒸汽机并列起来看,这位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博士编剧有他独特而开阔的想法:“在转折时期的疏忽,或者过于自大自恋,让中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 ”李向民说。
剧中的汪朝宗能与乾隆坐在一起拉家常,他甚至比新任盐政阿克占更了解皇帝振国运、抓民心的施政思想,但这样的君臣同样无法阻止大清由盛转衰。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警示价值。他说:“在专制制度之下,在权力和社会无法划清界限的状态之下,政客和商人之间相互依存,腐败无法改变。从皇帝到阿克占再到一个高级商人,剧中这几个主要人物都不是坏人,都有一定的担当和使命感,但是最后他们都拗不过历史的走向。 《大清盐商》对中国某些政治历史的表达相当深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规划处调研员陈玮说,剧中的反腐或者是对制度完善的呼吁,与时局多有对应。“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深刻的政治寓言剧,以之为鉴的历史戏剧,也是一部反腐的好剧。它既有帝王之术的呈现,也不失国计民生的根本;有权谋之道的刻画,更有家国情怀的贯穿;有人性难测的感喟,也有人性修炼的方向和信念。 ”
《大清盐商》没有单纯地陷入两淮盐引案的侦破以及详细过程,而是上升到更高的思想高度。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说,这部剧通过再现乾隆中晚年的历史,对执政理念和国之大计做出深刻反思。因为当时的盐业垄断容易造成官商勾结腐败,电视剧找到了根子。乾隆的后任者把盐引制改为票盐制,从体制上遏制腐败的根源。他认为, 《大清盐商》主题挖掘中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展示了要用体制的改变创新来激发民族的正能量、凝聚力、创造力等等。
《大明王朝1566》 《大清盐商》也许就代表着未来中国历史题材正剧的方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在评价编剧时说, 《大清盐商》抓住了一些历史的本质,把一些具体历史事件打碎重新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展现历史风貌并凸显历史精神。剧中除了乾隆、和珅、阿桂这三个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其他的都是虚构的,但能看出历史人物的原型来,如汪朝宗就是江春、卢德恭就是卢见曾、郑冬心就是郑板桥,这样一来就为“艺术虚构提供了空间” 。
剧中的人物塑造也颇具匠心,就连一向以风流倜傥的荧幕形象闻名的乾隆也选用了一脸苦气的倪大红出演,以突出编剧提出的“当家难” 。李准认为汪朝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新鲜的,与过去人们印象中的“无商不奸”不同,他胸中装着国家,装着对老百姓的同情、怜悯和爱。为了抗击水灾,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给朝廷的库银中挪出了一百万两白银,有一种中国儒家的人本精神,把老百姓的性命看得很重要,将救助老百姓的性命看成自己作为盐总商的一种内在职责。对阿克占这个人物,也与之前一些电视剧里出现的调查腐败案件的钦差大臣不同,他不是一身正气,反而是邪性的东西很多。彭程分析说,他对皇帝很忠心,千方百计要把官商勾结的内幕搞清楚;同时又心狠手辣,得了好处,反过来要把四大盐总商各个击破。此外,专家们也对将乾隆描绘得过于完美提出了反对意见。吴月玲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