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楼市突遇"疯狂牛市" 二手房半月涨100万

时间:2016-04-27 14:39:11

100平方米的二手房,半个月内价格上涨100万元;新房提价10%,楼盘两天销售量高于过去两月……年初以来,尤其是春节过后,一线城市房地产迎来了一轮疯狂的“牛市”。

“真庆幸,在涨价前我们完成了换房。”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段露露告诉记者,“现在看到朋友圈买房人排队购房的照片,顿时觉得自己买房的时机选对了。”刚完成房屋过户的段露露认为,自己幸运地在这个疯狂的“牛市”里捡了个大便宜。

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扩大,一线城市上涨明显。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比上月明显扩大。2016年一线城市的房价“牛市”真的到来了吗?

突如其来的“牛市”

“年前签约的,我看新闻说现在不动产交易排队,我们当时也是买了号贩子的号。据中介说,我们小区现在同样户型已经涨了快100万元了。”近日,在北京西城区右安门附近新购置了房产的庞女士告诉记者,“感觉房价突然一下就涨起来。”

和庞女士有同样感觉的王琦,则异常后悔自己稍早前的决定。年前,属于刚需群体的王琦先后看了十几套房子,但在犹豫之际,他看中的房子都被人抢订了。“现在再看房已经感觉买不起了。”

记者采访发现,与往年春节后的成交淡季不同,今年一线城市的楼市节后迅速“入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5日到21日的7天时间里,北上广深的销售套数最低的为深圳,销售958套。而销售量最高的上海,则卖出了2740套。

北京一位房地产销售经理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近期他销售的楼盘一次性提价了10%,但是销售量却比过去两个月销量都大。

更火热的场景出现在一些地方的房屋交易中心里。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目前能办理过户的,多是去年年底就签订了买卖合同的。

谁托起了本轮“牛市”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楼市“牛市”,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并不意外。

“上涨主要是政策累加的作用。每次利好出现,都会牵动购房者的神经。”易居研究院院长杨红旭介绍说,“昨天央行宣布降准,已是2015年以来第6次降准了。它加大了货币宽松和流动性,货币供应量提升,肯定会给楼市带来影响。”

相比于政策带来的实际利好,在本轮房价上涨过程中,心理预期对房价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在房贷、限购、契税等调整没有包括一线城市的情况下,出现购房热,应该考虑结构性的矛盾。”杨红旭说,“主要考虑人口导入、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房价上涨之后,极容易形成上涨预期。”

“政策优惠本身的影响很小,尤其是对一线城市来说,调控还比较严格。”谈起这次购房热潮,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房屋中介的经理向记者表示,此次房价突然上涨更多是受到购房者心理预期的影响。“因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买房的人确实很多。”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房贷利率已降至新低,宽松的信贷环境也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其实在银行信贷业务里面,个人房贷业务是风险率较低的。银行业很乐于发展该业务。”一家银行主要房屋信贷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套房贷利率折扣下调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因素。”

另外,在本轮楼市“牛市”中,一些非理性因素也应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某些开发商营销作秀和房产中介哄抬炒作,人为制造出抢房假象,导致购房者“恐慌性”入市。一线城市房价飙涨,也使得大量投资客返场。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如今深圳楼市中的投资客比例已超过30%。这些因素带来的房价飞涨显然是非理性的。

一线楼市素来是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其非理性状态,显然不利于培育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

购房者心理预期出现变化

一线城市房价快速回暖,房地产库存不断降低。一份市场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住宅库存全部降至十个月以下,其中,上海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已降至3.7个月。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月23日,北京土地市场进行了春节后首次现场拍卖。此次拍卖的地块拍出39亿元高价,溢价率50%,折合楼面价4.7万元/平方米,超过了区域内所有在售商品房售价,未来预期售价10万元以上。

在此背景下,恐慌情绪在购房者中蔓延开来。“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我最早看房子是2008年,现在涨了好几倍,不敢不买了。”在北京一家出版社上班的承磊告诉记者,自己结婚后一直在等购房的最佳时机,之前观望多时,现在他们购买这套房子月供已经占去两人工资总和的一半以上。“现在不买估计以后不光是买不起,可能连月供都是难题。”

除了刚需群体之外,一些有置换需求的购房者同样存在恐慌情绪。“我们本来计划卖掉在昌平的loft,在市区换一个,但是在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之前,我们是万万不敢卖的。”在北京一家外资银行上班的姜女士说,最近房价上涨的情况,使他们担心房子卖出去后再也买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