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听星巴克老板与马云谈生意经

时间:2016-06-13 07:35:20

5月12日电 香港《东方财经》杂志4月号刊文,介绍星巴克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并附上其与马云在2016星巴克中国伙伴及家属交流会上的演讲内容,两人同台分享他们相同的愿景——重新定义商业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文章摘编如下:

“大家好!与你们在一起的这一个多小时里,我已经感动流泪了两次。我坐在这里,听伙伴们分享每一个故事,充满感动、骄傲和自豪。”在2016星巴克中国伙伴及家属交流会上,真诚表达出这番温暖的人是星巴克咖啡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

霍华德是一位传奇人物。1981年,他受邀第一次来到位于西雅图帕克市场的星巴克,与那些致力于寻找并且烘焙最高质量咖啡的行家者们共同探讨并且分享了彼此对于咖啡的热情。一年后,霍华德被西雅图这座城市与其特有的咖啡文化所吸引,毅然从家乡纽约移居西雅图,加入当时还只有四家门店的星巴克咖啡公司,担任运营与营销总监。

1983年的一次意大利之行,霍华德被意大利咖啡馆的独特体验和浪漫气氛倾倒不已,立志要将意大利咖啡馆的传统引入美国。他希望创造一处能够让人们愉快沟通、联络情感并拥有一种类似小区氛围的咖啡馆——一个除了工作场所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1987年8月,在当地投资者的帮助下,霍华德买下了星巴克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如今,星巴克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质咖啡供货商,在全球68个国家拥有超过23000家门店。

在成都,霍华德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

霍华德称自己是在一个政府提供的公租房里长大的。小时候有很多愿望和梦想,也经历了很多痛苦。霍华德当时还在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对利润和用于员工的投入取得平衡,和员工分享成功。 霍华德当时没有钱建立这样一个公司,必须从投资人那儿筹集资金。“多数的投资人说不行,不愿投钱。他们说,如果你把钱都给员工了,你怎么能打造一个成功的公司呢?你应该把钱返给你的股东。”

霍华德说:“但我觉得那样做是错的。实际上,我们的确是走一条前人不曾踏足的道路,我们要相信人性。我相信,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唯一打造成功伟大公司的方式,就是要先满足你员工伙伴的期望,才能满足你客户的期望。”

“1987年,我们大概只有一百名伙伴。但是今天,我们在全球有这么多身着绿围裙的伙伴,在71个国家的23000多家店为85亿顾客提供服务。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共享成功,坚持与伙伴和顾客们分享,我们心怀关爱,承担责任。”

17年前,当霍华德准备去北京开第一家门店时,很多美国人都说不可能:中国人会喝咖啡吗?不可能。中国人是喜欢喝茶的,是一个茶文化的社会。但是今天,中国已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国际市场。

“为什么会如此?我们确实有最好的咖啡,最好的门店。但这些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们为顾客提供了超出期望值的服务,你们彼此爱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担责任,你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正是我们需要用辛勤工作去换取的,我们每天都在践行。”

大概十年前,霍华德非常有幸结识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如今,这位中国企业家已经成为了中国偶像级人物,霍华德邀请马云分享自己是如何克服挑战、打造一家伟大的中国公司。

霍华德和马云同台分享他们相同的愿景——重新定义商业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霍华德和马云同台分享他们相同的愿景——重新定义商业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马云说:“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星巴克就是一个神话。我记得去美国,我专门去了星巴克的很多门店,我看到很多店员的笑脸。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些笑是怎么培训出来的?因为我看了很多公司的笑是培训出来的,但是感觉星巴克的笑不是培训出来,是发自内心的。”

“我自己不喝咖啡,(杭州人只喝龙井茶吗?)但是不等于我不欣赏和不喜欢看别人喝咖啡。我特别喜欢看别人在星巴克里面喝咖啡。 这是真的,因为我看见他们坐在里面的感觉非常好。我也不上网购物,但是我特别喜欢别人上网购物。我也不踢足球,我搞不清楚,但是我喜欢看别人为足球争论。”

马云表示,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喝咖啡习惯的国家,有近两千家星巴克,说明这是一家很了不起,学习能力很强的公司。

马云表示,觉得在中国,去星巴克的人,基本上是对生活质量有需求的人,或者是有生活质量的人。而且在这里,你看到的是很多同类的人在这里面进行交流和分享。所以感觉,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星巴克有朝一日只剩下咖啡的时候,那么星巴克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如果只剩下销售额的时候,只剩下开店数的时候,只剩下我们每天卖多少咖啡的时候,我相信星巴克就不会走得太久。”

马云说,阿里希望跟星巴克这样的公司同行,共同提升,共同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服务,因为年轻人意味着希望。改革对中国很重要,但是培养中国的未来更重要。

“今天来星巴克的人,都是中国未来的人,让我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你们给他们的爱越多,他们种的爱越多,未来释放的爱也越多。”(陈颐)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