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电 日前,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正式向二战期间的中国受害劳工致歉谢罪,并同意支付赔偿。对此,日本新华侨报3日文章表示,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三菱和解案达成的最有力支撑。这种和解,不应沦为日本政客及舆论再次聒噪的“素材”,而应成为日本社会对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拿出行动的良机。
文章摘编如下:
三菱向中国受害劳工致歉,这本是一件好事,既让中方受害劳工多年争取应有权益的艰辛努力没有白费,同时也体现了涉事日企的诚意,值得点赞。
目前虽然三菱、鹿岛、西松和日本冶金工业等日企已经同受害中国劳工达成和解,但涉及强征问题的日企至今超过20家,而且普遍对正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持暧昧态度,鲜有企业拿出勇气和诚意主动站出来与过去“说再见”。
加之日本经济整体下滑,企业效益面临新危机,因此这些日企还普遍存在一种“成本说”,生怕惹祸上身,付出大笔赔偿金。
其实,“成本”也好,“效益”也罢,都只是企业的种种借口,也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日本社会对“正视历史”依然曲解和模糊的大氛围。一方面,日本一直不停地给自己打造各种无辜“表情包”,认为自身战后70多年来依然被压在这座“五行山”下, 觉得“历史问题的一页应该被掀过去”。
另一方面,日本却在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强征外国劳工等方面,既缺乏诚意又没有实质行动,还不忘各种小动作,迟迟难以对国际社会给出满意的答卷。
或许,三菱终向中国劳工低头,有着自身的多方考虑。但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才是三菱和解案达成的最有力支撑。这种和解,不应沦为日本政客及舆论再次聒噪的“素材”,而应成为日本社会对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拿出行动的良机。既然总说历史问题纠缠着自己,那么现在松绑的大好机会摆在面前,日本该怎样做?(蒋丰)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