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电 《金门日报》20日发表社论《加强环境卫生预防登革热》,文章称,近日气候日渐炎热,伴随着午后大雷雨,蛰伏的蚊虫也随着午后阵雨的积水开始孳生,蚊患日趋严重。喷药消毒为灭蚊的治标作法,孳生源的清除才是最重要的治本工作,大家应养成随时巡查内外环境的习惯,全民一起清除孳生源,以降低登革热发生的风险。
文章摘编如下:
夏日的潮湿与高温,天气常有阵雨后又晴朗高温的交替状况发生,因此容易积水,产生淤积情形,极易孳生蚊虫,更甚还有可能会造成可怕的登革热疫情。为防范登革热及寨卡等蚊子传播疾病,事前的防范可大大减少事后补救的防疫作为。近日气候日渐炎热,伴随着午后大雷雨,蛰伏的蚊虫也随着午后阵雨的积水开始孳生,蚊患日趋严重。日前县环保局已偕同各乡镇公所,利用放晴空档,陆续巡回各村里进行消毒作业,提前启动灭蚊行动。
蚊子的叮咬,会引起皮肤的痛痒与不适感以外,抓痒过当也有可能造成叮咬伤口扩大,而对于敏感肌肤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而在夜晚就寝时,也有可能因为蚊子在耳边持续嗡鸣,造成睡眠质量不佳,长久下来,会产生精神不济与神经紧绷的状况,另外,也有可能遭蚊子叮咬而感染登革热病毒,使得大家谈蚊色变。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类病毒会经由蚊子传播给人类。据台 “卫福部疾病管制署”数据显示,全球登革热的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分布的国家,但随着全球化发展逐渐便利,各国之间相互流通及往返也趋于频繁,自1980年代之后,登革热也开始有向各地蔓延的趋势,也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了。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我们,像这样有点热、又有点湿的环境,正是蚊子最喜欢的生长环境,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会成为登革热流行的地区。
去年登革热疫情于台湾南部延烧共有数千案例,甚至跨海蔓延到金门来,也由于登革热病毒不会藉由空气或唾液传染,其传播媒介主要是靠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而金门又以白线斑蚊较为常见,常出没于田野间或山上,民众外出时可稍加注意,必要时应喷洒防蚊液。
台“卫福部疾管署”也建议,一般民众的居家预防,家中应该装设纱窗、纱门;睡觉时最好挂蚊帐,避免蚊虫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暂时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阴暗处或是地下室应定期巡检,可使用捕蚊灯。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须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时要记得刷洗内壁。放在户外的废弃轮胎、积水容器等物品马上清除,没办法处理的请清洁队运走。平日至市场或公园等户外环境,宜着淡色长袖衣物,并在皮肤裸露处涂抹卫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药剂。
至于清除孳生源四大诀窍-澈底落实“巡、倒、清、刷”:“巡”│经常巡检,检查居家室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倒”│倒掉积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丢弃。“清”│减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应该澈底清洁。“刷”│去除虫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积水养蚊。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防治登革热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扑灭病媒蚊,造成登革热的埃及斑蚊、白线斑蚊,大多在积水容器内孳生,只要勤加清洁环境,减少积水,或针对该病媒蚊的习性找出成虫及虫卵加以扑灭,就能有效防治;除了由环保单位与卫生单位加强清沟、投药和消毒工作以外,民众若发现有积水容器应清除或倒置,以免因积水造成孑孓孳生。喷药消毒为灭蚊的治标作法,孳生源的清除才是最重要的治本工作,大家应养成随时巡查内外环境的习惯,全民一起清除孳生源,以降低登革热发生的风险。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