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发表时评《百鸟朝凤 伤心一跪》,文章称,在刚过去的一周,知名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票房惨淡,此后出品人方励跪求影院排片,该片意外成功逆袭。“中国文艺片只能靠下跪求生存?”的疑问刺激着中国电影人的神经。在市场规则的驱动下,影院逐利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忘了传播多元文化的初心。
文章摘编如下:
跪值千金——这句老话近日在电影圈得到应验。在刚过去的一周,知名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票房惨淡,此后63岁的出品人方励在网络视频直播中跪求影院排片,该片意外成功逆袭,总票房已接近2700万元人民币,成了一匹文艺片黑马,与此同时,“中国文艺片只能靠下跪求生存?”的疑问也不断刺激着中国电影人的神经。
跪出来的票房,听上去荒诞,品起来伤感。回顾电影故事,一个少年从小拜师唢呐艺人,最终衣钵传承,接过百年唢呐班。但随着西洋乐器的流入,唢呐这个中国民间传统乐器的主角,渐被时代遗弃,唢呐匠在生活重压之下纷纷离去,只剩下主人公悲凉地独奏。
吴天明的这曲绝唱,唱出了中国唢呐匠人的悲怆,吟出了中国文艺片的挽歌,同时也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在遵循市场逻辑的现代社会,如何安放文艺人的坚守?
在市场规则的驱动下,影院逐利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因此成为金钱的奴隶,更忘了传播多元文化的初心。正如,你不能强求一帮已经习惯跟着日韩偶像摇摆的青年,坐在影院去看一个“农村老头教农村小孩吹唢呐”的故事;但也不能让那些渴望摆脱浮躁、思考人生的青年,找不到一部能产生共鸣的“对誓言忠诚、对理想执着”的情怀电影。
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还有赶超之势。然而,在一个成熟繁荣的电影文化中,观众不能只是被商业大片牵着鼻子走的消费者,更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反馈者,用各自的喜好去影响电影生产,让不同定位的作品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形成各自的欣赏人群。
当然,这不但需要中国观众提高自身的观影水平,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扶持。最重要的是,文艺电影的创作者不能揣着情怀闭门造车,只有熟悉遵循商业运作规律、深入洞察观众精神需求,才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窘况。
确实,人们需要商业片“售卖”梦想,因为它能映射未来,更需要文艺片“推销”情怀,因为它能凝固历史。正如网民评论道:“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再有机会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钟海之)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