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电 香港《东方财经》杂志4月号刊文称,近年来,中资企业并购日企就如中国游客在日“爆买”一样,场面十分火热。中日企业投资专家孙田夫表示,相对于过去而言,近两年中资并购日企的量和质都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相比于其它国家依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文章摘编如下:
熟悉中日企业并购这一领域的人对于孙田夫这个名字可能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从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到安邦、复星这样的大集团,在许多中资企业并购日企的商业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同时作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专家顾问,他也是日本政府和中国企业间的纽带和桥梁。
近年来,中资企业并购日企就如中国游客在日“爆买”一样,场面十分火热。但阳光的照射之下也会出现黑影。作为既知中国又懂日本、既通语言又懂投资的专家,孙田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道出了其中的表和里。
从人大到东大
出生于湖北的孙田夫虽然现在说话“京味儿”十足,但目光里始终透露着“九头鸟”的睿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能进入到中国人民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此孙田夫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当时就是单纯的想去北京。而对为何选择财经金融专业,也仅仅是因为数学比较好。
孙田夫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自由与随性,在周围的同学都选择毕业后去国家机关或大学工作的时候,孙田夫却选择了自费来日本留学。刚来日本的时候,孙田夫甚至连日语的五十音图都还没有学完,兜里揣着的只有当时设为上限的8000日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后,孙田夫从语言学校走进了东大。当他到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去面试的时候,他的日语甚至都还没有说流利,是带着翻译去参加面试的。然而他的指导教授、原日本央行副总裁岩田一政慧眼识英才,并没有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拒绝他,这让孙田夫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惊讶不已。
从日本的金融机构到独立创业
东大博士毕业后,孙田夫先后任职于日本的多家大型金融债券机构,包括日本债券信用银行、日本IBM(金融咨询部门)、Dream Incubatorz(风险投资公司)、瑞穗证券以及三菱日联证券。
这些宝贵的工作经历为他日后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银行工作期间每天都会看很多份财务报表,这让现如今的他在评估企业的时候变得游刃有余。
日本人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方式也对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孙田夫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日本人有时候是为了认真而认真,由于灵活性的缺失,使得效率变得十分低下。
孙田夫
2007年,作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旗下的三菱日联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分析师,孙田夫被派往中国做研究调查。这一年,日本在美国的重压之下通过了一部法案解禁三角并购,这部法案的通过使得日本国内出现了忧虑心态,大家普遍认为解禁之后会有大量的外资到日本收购企业,而当时的主流意见都认为这些资本主要会来自美国和欧洲。
然而孙田夫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比较后发现,在将近20个行业里中国有许多龙头企业的市值都接近甚至超过日本,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资企业并购日企的情况一定会逐年攀升。
时隔9年之后再来看孙田夫当时的预测,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方向在发展。可惜的是孙田夫的这份报告虽然在外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并没有受到三菱日联证券内部的重视。
2009年,孙田夫创立了Chinalyst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专注于中日企业间并购,翻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中资并购日企的现状
关于中资并购日企的发展状况,孙田夫认为从整体上而言是在不断的攀升过程之中。
孙田夫表示,相对于过去而言,近两年中资并购日企的量和质都有了很大提升。首先从量的角度来说,小到马桶盖、大到汽车甚至飞机,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并购的需求。
质的层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中资企业并购日企可以说是一种十分茫然的状态,资本方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只是单纯的为了收购而收购,具体收购什么不知道,收购之后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的方案。
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善,资本方收购某一家日企,要么就是看中这家企业的技术,要么就是看中这家企业的品牌。由于目标精确明确,并购所带来的最终效果也容易出现双赢的局面。这些都是中日企业并购市场成熟的表现,同时也预示着这一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
日本市场的特殊性
虽然整体状况十分乐观,但孙田夫始终强调的一点就是日本市场的特殊性。众说周知,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后走向了西洋化的道路,但由于长期受中国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在各个层面都会透露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相对于欧美国家,这里的各种市场都显得相对闭塞,如果不熟知日本市场特有的规律和规则,哪怕资本方再强大,最后也许也很难如愿。
孙田夫表示,中资企业并购日企虽然势头不错,但相比于其它国家依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许多项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
有光的地方必有影。在前景光明的中日企业并购这一领域,如果各当事方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隐藏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话,相信中日企业并购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并实现各方的共赢。(周曙光)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