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电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社论称,衡酌整体内外情势,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必须注意“趋吉避凶”的原则,不可孤注一掷。要想在凶险的情势下追求台湾经济突围,新“政府”能犯错的空间不多,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缴出拼经济的成绩单,既点燃投资的火种,又避免误踩雷区,必须步步为营。
文章摘编如下:
台新当局尚未就任即坦言今年经济成长率“保一”困难,显示新“政府”深知,交出一张合格的经济成绩单,是项严峻的挑战。然而,要如何打破台湾的“闷经济”,却未看到解方。
去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仅0.75%,今年情况仍未见好转,出口与外销订单分别出现连十五衰与连十三衰,是史上最差表现。由于统计基期偏低已持续一年多,新“政府”上台后,只要不出现如陈水扁废核四的作为,台湾经济要出现大幅下坠的机率不高。但这是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也是民进党首度“完全执政”,民众对新“政府”的期待恐怕不仅止于“不要更坏”。
台湾近年出口表现高度仰赖美国苹果手机等明星产品,目前苹果陷入创新瓶颈,台湾外销也难见起色,上月来自美国的外销订单衰退11.4%,创近十年来最差表现。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并非一蹴可几,台当局喊产业升级已20余年,都未成功。若不从整体决策思维及民间投资观念的改造,乃至人才及教育质量的提升下手,转型恐怕难有寸进。
台湾近年薪资成长停滞,与岛内投资不振有极大的关系。民间投资已经连续15年处于停滞状态,固定资本形成的年增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8.21%,一路下滑降至本世纪前10年的1.2%,近5年更降至0.96%。相对而言,台湾今年超额储蓄率将创29年来新高,这显示,台湾并不缺钱,缺少的是引导投资的意愿和投资机会。
衡酌整体内外情势,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必须注意“趋吉避凶”的原则,不可孤注一掷。第一,“政府”不可以认为两岸经贸是可以忽视或轻易抛却的环节。毕竟,两岸经贸占台湾经济比重极为可观,若任意搁置货贸、服贸谈判,却寄希望于未可知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经济可能转型未遂即掉落深渊。
第二,推动产业升级不能仅局限于五大创新计划,而应落实在已具实力的各项产业上,才能收促进投资效益之功。陈水扁时代夸夸其谈的“两兆双星”计划,倾“政府”之力扶植面板与内存产业,结果反而造成业界投资过剩而互相厮杀,最后铩羽而归,政策误导的殷鉴不可或忘。
第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调环境永续、土地规划、区域均衡的追求,是正确的方向,但必须拿捏衡平原则,不可偏废。
要想在凶险的情势下追求台湾经济突围,新“政府”能犯错的空间不多,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缴出拼经济的成绩单,既点燃投资的火种,又避免误踩雷区,必须步步为营。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