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电 香港《文汇报》25日刊文称,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为企业进行大规模并购活动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许多中国的大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和自身产生的现金流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他们急于为这些资金寻找出路,另有一些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投资获得海外的原材料。这些企业在美欧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其跨国并购呈现四点发展趋势。
分析称,一是民营企业逐渐参与跨国并购。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型国企的实力雄厚,资本金充足,它们仍旧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中国的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而民营企业主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会完全采取主动收购的方式。
2007年5月24日,河南驻马店人庞玉良花10亿人民币买下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该机场面积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2倍大。他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供货商,涵盖物流、供应链管理、保税经济合作区运营等诸多领域,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中国人收购国外机场永久经营权,这在中国航空史上尚属首次。这也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经历一定的成长期后,中国民企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力量。
二是石油、天然气、采矿、化工仍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题。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矿石、化工原料数量越来越大。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出现供给缺口。
该文指出,中国企业如果仅仅在国内进行竞争,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更何况外国企业还要冲进来,因此,对资源的渴求驱动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并购。
三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遍布全球。虽然近来更多的是中国公司并购欧美老牌企业的案例,但就并购目的地而言,包括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东南亚、非洲,以及东欧、独联体等地区都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目的地。其中资源开发型投资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澳洲等资源丰裕的地区和国家,加工制造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乎所有大型家电企业都在美国或日本建有研发基地,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如联想、四通亦在美国、中国香港设有带研发特征的机构。
四是国外中介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律师在跨国并购的复杂业务中专业经验不足及语言能力较弱,所以外国律师实际上提供了中国跨国并购法律服务的80%以上的业务。在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中介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专业顾问起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文章表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投资银行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潜能,而且他们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不遗余力地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同时,中国企业从一些早期的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的教训中也意识到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而规避这些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借助全球知名的专业中介机构提供整个并购过程的咨询服务。(汪巍)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