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蔡英文林全人事布局“一喜三忧”

时间:2016-05-26 08:32:41

4月18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7日刊文指,就蔡英文、林全二人的人事布局观察,他们正站在“势”的高峰,但从“人”的角度而言,存在“一喜三忧”。文章分析了台湾新当局的三个不乐观,并提出新当局须把握两个准则。

文章摘编如下:

蔡英文林全人事任命陆续公布,台行政机构团队渐渐成形。任何地区“政府”团队要成功有两大要素,一是“势”、二是“人”。就势而言, 蔡英文“大选”胜利光环犹在、林全兼具学术与政治资历,人格内敛、行事低调、清廉自持,除婚姻问题外,尚能受社会敬重,加上民进党在“立法院”掌握多数,蔡英文林全“政府”正站在“势”的高峰。从“人”的角度而言,可见一喜三忧。

一喜,是从几个部门副手安排可以看出民进党培养明日之星的用心,并履行了蔡英文当选感言民进党不会整碗捧去的承诺。但一喜之外却有三忧。

一忧是没有亮点,林全“内阁”谈不上新意,也欠缺魅力,未能如先前预期说服任何重要社会领袖或企业家“入阁”,不但不能齐聚独当一面的“动力引擎型”战将,却偏向找“镙丝钉型”及资深事务官“入阁”。欠缺魅力的小镙丝钉型首长,未必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难关处处的政治挑战。

二忧是年纪偏长,目前确定的24位“阁员”,平均年龄62岁,比起2008年被民进党嘲笑为“千岁内阁”的刘兆玄还高出近4岁,倒不是认为耆长者不能胜任,而是人事布局应有“世代合作”的平衡思考。有长有壮有青,稳变皆兼,才是体质健全的布局。

三忧是,民进党显然人才不足,蔡、林明显从身边找人,太小的圈子将限缩视角,增加决策盲点,人事布局的多元性不足,也将减损沟通政策的幅射范围。

就蔡、林二人的人事布局观察,他们能享有多久的“势”呢?

分析起来有三个不乐观,第一个不乐观是两岸因素,大陆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分化,同时间,两岸民间交流也愈来愈紧密,相互影响愈来愈难避免。但两岸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双方在体制、观念上的差距大,民间心理距离并未因8年来的和平发展而缩短。民粹对撞问题如不能有效疏导,未来可能日益严重。

第二个不乐观是经济,但也与两岸有关。蔡林团队治理成败的关键在经济表现,连带民众所得能否增加,生活更安定宽裕、台当局财政能否改善,增加利民政策。 坦白说,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在台湾自己,以今天大陆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蔡英文当局或许不愿意承认,但两岸关系不理顺,台湾经济就不可能脱困。甚至如果两岸关系重回陈水扁时代,官方沟通管道断绝,民粹力量相互对抗,两岸民间对立,台湾则将无宁日,经济必也伊于胡底。

第三个不乐观是“微权力”时代的到来。“今天上神坛、明天下油锅”的民意翻盘、政治领袖神话变笑话已成为常态。政治人物的保鲜期、新“政府”团队的蜜月期也快速缩短。8年前马英九与刘兆玄承载了极高的民意支持度风光组建台行政机构,“内阁”名单也受到社会肯定,但最后只有18个月寿命。近例则是上任1年多,民调就从云端掉落凡尘的台北市长柯文哲。

不论从“人”或“势”,蔡林“政府”都不算有好的起手式。在“人”、“势”两不利情况下,可说是以“开低”出场,这是莫大的警讯。那么,要如何让这样的“开低”,不致于“走更低”?新“政府”须把握两个准则,其一,林全要研究民进党第一次执政唐飞的失败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林全要警觉,民众不会等待,必须在1年内有所作为、交出成绩。否则等到民众的期待落空,失了民信,政策的推动难度将加倍;其二,民进党必须团结,蔡、林在理顺两岸关系的同时,必须争取民进党各派系的支持。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