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衡:2014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八大特点

时间:2016-10-11 16:17:35

华广网今日刊载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的文章,分析评论2014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八大特点。全文内容如下:

综观2014年台湾经济发展情况,有以下八大特点:

一、得益于国际经济的总体回升,岛内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向好。2014年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岛内投资、消费与出口同时出现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好转,呈现温和增长态势。第三季度台湾GDp增长3.63%,全年预计可达3.43%,比年初预估的2.59%增加了0.84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2011-201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2.57%。在亚洲“四小龙”中仅次于韩国的3.7%,高于新加坡的3%和香港的3%。全年GDp总额可达159718亿新台币(约5268亿美元),人均GDp为68.27万新台币(约22518美元)。物价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年预测CpI涨幅为1.18%。2014年台湾外需增长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1-11月进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和3.3%,高于去年同期的-0.2%和1.4%,净出口大幅增长了5.5%。内需方面,民间消费增长2.76%,高于去年的2.23%。“政府消费增长”则由去年的-1.15%大幅增加到3.16%,成为内需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2014年岛内整体投资表现不如人意,固定资本形成全年仅增长2.69%,相当于2013年的一半,成为经济增长中最薄弱的环节。其中民间投资增幅也低于去年,新增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子产业,凸显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二、民生指标渐趋好转,但民众感受尚不明显。首先,2014年台湾不论是名义薪资还是实质薪资均有所增长。截止2014年11月,岛内基本工资进行了两次调整,月基本工资由19047元提高为19273元新台币,固定月薪即台湾所称的经常性薪资也出现增长。1-10月平均薪资达到47883元新台币,比去年增长4%,超过GDp增长率,也是2011年以来新高。其次,2014年1-11月平均失业率为3.97%,亦较上年同期下降0.22个百分点。从就业结构看,2014年11月就业人数为1113.7万人,较上年同月增加1.1%或11.8万人,其中营造业增2.2万人,制造业增1.9万人,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各增1.2万,累计1-11月平均就业人数1107.2万人,增加1.0%。然而,尽管2014年由于整体经济形势好转,薪资及就业均有一定改善,但由于增幅并不明显,台湾劳工阶层薪资长期停滞的总体情况尚没有根本性改变,加之低收入群体和青年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总体工资水平仍远低于亚洲其他“三小龙”,民众对民生改善的感受并不明显。

三、外贸增长好于预期,电子产品仍有较强国际竞争力。2014年台湾进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1-11月台湾出口值2882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2530亿美元,增幅3.0%,贸易顺差达352亿美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5.5%。台湾对外贸易形势的改善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回暖,增加了外部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元走强带来的新台币贬值(全年贬值5.84%),使得部分外贸产业竞争力提高。另外,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1-11月台湾出口前五大商品分别是电子产品(金额占比31.8%,下同)、基本金属及其制品(9.2%)、塑橡胶及其制品(7.7%)、化学品(6.9%)以及矿产品(6.7)。出口商品中电子产品较上年同期增13.8%,是所有出口商品中增幅最大的,基本金属及其制品、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亦稳定成长,而矿产品、光学器材及信息与通信产品则相对疲弱。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金额达915.63亿美元,目前在美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第4位,领先日韩,仍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口方面,资本设备较上年同期增长6.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和精密仪器增幅最大;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10%,主要是小客车、手机及食品进口增长较大。从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看,累计1至11月对主要市场出口均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对美国增6.4%、对欧洲增4.4%、对日本增4.2%、对中国大陆与香港增3.7%、对东盟六国增2.0%。自主要国家(地区)进口较上年同期也多有增加,其中自中国大陆与香港进口增13.4%、自美国增8.8%、自欧洲增4.9%、自东盟六国增4.4%,仅自日本减2.4%。整体看,外贸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增长,新兴经济体贡献不大;大陆仍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两岸贸易中加工贸易比例较高,受大陆外贸增速放缓影响,两岸贸易增幅不大。

四、岛内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冷热不均。首先,岛内吸收外资金额略微增加。2014年1-11月台湾“投审会”共核准侨外投资(不含大陆)件数3223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2.61%;投资金额44.33亿美元,同比仅增加4.49%。前五大外资来源地分别是英属加勒比海地区(金额13.12亿美元,占比29.59%,下同)、香港(4.95亿美元,11.17%)、日本(4.62亿美元,10.43%)、荷兰(4.49亿美元,10.12%)及萨摩亚(4.26亿美元,9.61%),合计约占侨外投资总额的66.92%。侨外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及保险业(25.78%)、批发及零售业(14.53%)、不动产业(10.34%)、电子零组件制造业(6.86%)及化学材料制造业(5.55%)。其次,台湾在对外投资方面则有较大幅增长。2014年1-11月台湾核准对外投资(不含大陆)447件,较上年同期增加31.86%;投资金额68.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3%,投资金额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年内进行了几件大宗投资案件,包括9月份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20亿美金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TSMC GLOBAL LTD。公司。台湾对外投资前五位地区分别是英属加勒比海地区(29.27亿美元,42.88%)、日本(6.76亿美元,9.91%)、英国(6.51亿美元,9.54%)、越南(5.93亿美元,8.69%)及香港(4.14亿美元,6.06%),合计约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77.08%。投资项目主要是服务业,其中金融及保险业(50.41%)、批发及零售业(11.93%)、不动产业(11.17%)三个行业合计约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73.51%。另外,据上述统计资料测算,2014年1-11月台湾对外资金净流出23.92亿美元,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净流出,2012年净流出25.4亿美元,2013年全年净流出2.99亿美元,反映出岛内目前的产业困境,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实体经济中缺乏投资机会使得资金外流加剧,也是目前岛内以股市、楼市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膨胀的重要原因。再者,由于岛内市场空间狭小,台湾服务业急于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受制于两岸服贸协议没能及时生效,目前投资地区集中在英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五、第二产业增长独占鳌头,产业升级压力增大。2014年台湾第二产业增长独占鳌头。2014年11 月台湾工业生产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6.9%,累计1-11月增长6.0%,仅次于中国大陆(8.3%)。其中制造业11月份生产指数增长了7.58%,为近年同月新高,连续10个月正增长,1-11月累计生产增长6.4%。制造业增长亮点主要来自晶圆代工、光学组件、计算机设备及零件、手机、钢铁、机械等产业增产的贡献,有效抵消了化学材料业受油价走低拖累而减产以及汽车业因产能递延而减产的影响。分行业看,电子零组件业、机械设备业与汽车及其零件业分别成长11.8%、10.6%及9.0%,是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化学材料业则减少1.1%。电子零组件业得益于国际品牌便携装置持续热销、智能科技应用领域扩展,带动台湾晶圆代工、IC 封测等产量持续增加,加上大尺寸电视面板出货畅旺所致。2014年台湾服务业则增速较低,各季度均低于GDp增长率。三产结构中服务业产值比重不断降低。2014岛内工业产值比重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升,第三季度农业、工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71%、35.84%、62.45%。值得重视的是,虽然2014年台湾当局仍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和十大重点服务业,但迄今尚未形成新的明星支柱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不彰。

六、金融财政状况稳定向好。2014年台湾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自 2011 年 9 月以来,台湾 “央行”已经连续13个季度维持利率不变,目前岛内再贴现率和担保放款融通利率分别为1. 875%、2. 25%。总体来看,台湾地区的利率在国际上仍属较低水平,亚洲地区除日本外,中国大陆、韩国、印度等均高出台湾1-2个百分点左右。在汇率方面,由于美国经济走强以及美联储逐步取消QE政策导致国际游资退出新兴市场,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货币对美元进入贬值通道,新台币兑美元全年贬值高达5.84%,2014年12月30日新台币兑美元为31.36:1。台湾股市年内总体呈上升态势。台湾加权股价指数由年初8611.51点涨至12月底的9268.43点,涨幅7.6%。同时外资也不断增持台湾股票,截止2014年11月底外资持股市值占台湾股票总市值的37.08%,为十年来的新高。在外汇储备方面,2014 年11月底台湾地区外汇储备为42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名第3位,仅次于中国大陆和日本。不过货币供应增速有所下降,10月M1B 和 M2 分别增长 6.95% 和 5.67%,低于上半年水平。由于经济形势的改善,2014年台湾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累计1至11月实征税收额1.85万亿新台币,较上年同期增加8.2%,除土地增值税稍有下降外其他各税种收入均有大幅增加。其中台当局实现税收收入(不含当局统筹分配税款)1.28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0.4%;各县市政府赋税收入(含全台统筹分配税款)实征净额5216亿元新台币,比上年同期增长4.2%。尽管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增加,由于当局公共建设计划及科技发展计划分别增加支出7.2%和6.5%,2014年总体情况可能仍是“入不敷出”。根据台当局“财政部”发布的最新财政收支统计情况,预估2014年财政赤字1603.9亿元新台币,比2013年的2093.93亿元有所减少,总体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为33.7%,在国际安全标准之内。

七、台湾当局着力推动的三大财经政策成效尚待观察。2014年台湾当局为顺应岛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先后推出三大财经政策:一是大规模推动土地活化与都市更新,扩大兴建合宜住宅,舒缓青年居住问题;二是大力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以6海1空1园(台北港、基隆港、台中港、苏澳港、安平港、高雄港、桃园航空城、屏东农业生技园区)为核心的自由经济示范区,希望通过在特区内率先采取更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建立“自由贸易岛”,争取对外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定(FTA)及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创造条件;三是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创意计划,扶植创意产业发展。但这些政策刚一推出即面临种种质疑和各种干扰,如何落实尚待观察。

八、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台湾食品业。2014年值得一提的还有持续爆发的台湾食品安全问题。继2013年10月台湾“黑心油”事件以来,2014年9月又查出强冠公司“馊水油”,10月再爆出顶新旗下正义公司以饲料用油混充食用猪油的“饲料油”事件。由于黑心厂商的有毒原料油长期销至岛内各食品企业,从而使台湾一直引以为傲的食品业全行业都受到重大打击。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0月份岛内食品零售业营收骤减3.5%,餐饮业第四季度可能也会出现负增长。受此影响,1-11 月台湾商业营业额较上年同期仅增长2.7%,2014年前三季度增长也低于GDp增速。。(本文作者为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