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梅,以其傲而不俗,排为老大; 兰,以其雅而不傲,排在老二; 竹,以其轻而不佻,排在老三; 菊,以其丽而不娇,排在老四。
从《诗经》中吹来一阵国风,诗句款款落下: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是最早描写梅花的诗句。诗中讲的是一个恋爱中的女子苦等有情郎到来的焦急心情。这位恋爱中的女子希望意中人要在果实长满枝头的时候来相会,不要等到果实落尽时再来。当然,这位恋爱中的女子从花开时就开始在等待了。女子傲雪凌霜,美艳绝俗,坚韧不拔跃然纸上。即是说,内心火热的激情是苦熬出来的,就像梅花一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这首诗更直接表达这种心情。
孤傲的梅花用生命力去诠释自己,哪怕天寒地冻,也要用清香去冲破矜持与羞涩,并用美丽的花朵去诉说内心的情愫与渴望,这种精神和品格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叫人垂怜?
兰是君子,更是美人,一片冰心,冰肌玉骨,圣洁高雅,既使身居空谷,野草丛中,也能独自享受一种浅绿或墨绿色的寂寞。如今,且静下心来吧,听一听那一双兰手弹出来的琴音,那是流水,那是轻风,那是天籁。忽闻琴声中有种声音欲争脱那流水,那空谷,那草莽, 怎消得,知音难觅枉断肠,只能在平平仄仄的诗词里幽居。就这样,一泓秋水,映衬窗前的身影。飘逸如柳,鸿雁传书,轻柔的香,清丽婉约。而在这样的情境里, 谁能解怀?“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 风清香自老。”这是大军师刘伯温的识兰之心,可谓知己。兰之贵,贵于心,贵在气质,贵于典雅自然,翩跹又如仙女,起舞于空谷,散发淡淡馨香,绵绵情意,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忘情?又怎能不让人眷恋?
回到现实中来,若还能在门前竖几片篱笆,在空地上摆放几盆兰花,再摆上桌椅,又再端来茶具和热滚滚的茶水,然后,一边看书一边品茗,或者,三五文朋诗友一起,抱膝谈心,岂不快哉?只见篱笆外,几只小鸟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其实这本来不应该是梦想,只是近几年来被过多的车马喧闹得有些远了而已。尽管如此,现实中并不乏“痴兰”之人,这就是对高贵的向往,脱俗的追求。其实养兰意在养心,大文豪韩愈在《幽兰操》里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 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听兰咏兰抚兰爱兰,有时候,孤芳自赏也是一种贞洁幽美境界。泼墨兰花,其实只需几笔,便可点亮内心,丰富洁净精神品格。
中国文人墨客大都对竹子怀有特殊感情,恨不得把所有好词好句都用上,什么虚心向上、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等等,概不能外。画家更喜欢画竹,似乎很少有画家没画过竹的,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竹排老三,也就理所当然了。“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康有为借竹抒怀,壮志凌云,不愧是有气节之人,可敬可佩。竹乃精神气节和质量的象征,充满佛家和道家的人文关怀。其实,我之于竹,更喜欢其浪漫主义情怀。无论是春风秋雨,哪怕是严冬,撷几丝阳光步入竹林那种情怀是慕名的,顿时会有清凉舒爽的 感觉。夏日的竹林,就更不用多说了,竹林外,晴空万里,赤日炎炎,竹林里,却是凉风习习,彷佛从骨子里吹出来的,那种回归自然的美妙,恐怕神仙也常偷偷下凡避暑。抬头只见竹叶如蝶,万千飘飞,婀娜多姿,沙沙作响,似乎在演绎无数爱情故事。想当年,恰青春正茂,情窦初开,每逢夏日,每每偷来时光,与好友一起入竹林,或一边烧烤,或一边引喉放歌,着实快意。雨后春笋,更是长满唐诗宋词,短韵长句,有如竹笋。而那笋稍不留意,一走神就会化作妙龄女子,窈窕身材, 莫不让人暗开情窦。若是有缘,此时此刻,又有青鸟鸣叫,那这个媒可就当定了,
闲话也不多说了。说到竹,不能不说简,竹简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也不用多提了。幻想中,有一 古人正手捧竹简徐徐步入竹林,然后端坐于一块青石上,研读时光。阳光从竹叶间摇落下来,闪着佛一样的光芒,真是入定了。苏大诗人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到底达到了怎样的境界。我只知道,每逢走过竹林,哪怕只是匆匆而过,已被那生机勃勃的劲节感化了。
不知是哪位文人,把菊列为隐士,谦谦君子,飘逸风度,笑傲权贵。我想大概和大诗人陶渊明有关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隐士情怀令天下人称羡不已。于是,哪怕菊不是隐士也成隐士了。相比之下,四君子中,菊是较为含蓄的,不轻易流露内心的情感。实际上,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肯定有过人之处,其隐忍的个性,或是为了崇高理想而厚积薄发,抑或是怀才不遇才选择隐士生涯,但无论如何,其不畏肃杀,展现万方媚态,默默的装点遍地铺金的金秋十月,本身就有大侠之风。
从春走到秋,实际上是从古走到今,菊的成熟与沉稳,注定要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偏僻之地,透过清凉的日子,那种质朴的野性,又不知滋润过几多天真。而我更加欣赏于那些落在菊花上的蝴蝶,或者蜻蜓和蜜蜂,牠们彷佛也是阳光的剑客,又有神的力量,能令时光不老,岁月不老,周而复始的出现,能不让人抚须会意而笑吗?此时此刻,不远处的村庄,黄昏的炊烟已起,多少流落风尘的古诗词也开始飘着饭香了。或许,现代社会也该赋予其新的写意了。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卢一心)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