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电 美国《侨报》14日发表文章称,近来,中国一些地方又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造城”冲动,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层面,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有依赖,新城区规划获得批准,他们才能出售更多土地,土地也会因新的城区规划而增值。
文章摘编如下:
近来,中国一些地方又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造城”冲动,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
一些地方都是以人口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作为制定新城新区规划的依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推出了二孩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速也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更何况,这些规划中的新城已经能容纳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中国人口无论如何增加也不可能填满这些新城。
不难看出,这些规划其实根本就不是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出来的,一些地方制定这样的规划目的也不在于指导本地区未来的发展,而是为了争夺政策资源而进行的“卡位”。当前,中国正在力推城市化进程,这让地方看到了机遇,他们如能乘此时机抢到一个新建城区名额,就能在土地规划、财政拨款等方面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最直接的好处则是获得更多出售土地的机会。
地方争相提出新建城区规划,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层面,中国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有着严重的依赖,新城区规划获得批准,他们才能出售更多土地,土地也会因新的城区规划而增值。然而,城区规划和人口是直接相关的,现在,很多中小城镇不但人口没有增加,反而由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等原因而出现人口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想要建设新城区的地方就只能靠“画大饼”的方法,夸大人口基数。
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还需建立更灵活、更能兼顾央地双方面的财政体系。
对一些地方来说,也必须解决自身经济发展思路单一的问题,只有在财政收入不再过度依赖土地出售,在产业发展方面也不再只抱定房地产一条“大腿”,才能不用再为了卖地而争先恐后投身“造城运动”。(作者:钟海之)
许昌报摘